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热点

首届“全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成果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秘书处 浏览:2159次

20221210日,为推动高校学生深入调研实践、提升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成果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李观虎教授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教学委员主任委员丁建定教授先后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监事、南京大学教授童星宣读首届“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征集活动优秀成果名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翠迎,教学委员会秘书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曹信邦和教学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教授边恕、南京大学教授严新明、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胡秋明、河南大学教授凌文豪、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肖富群、贵州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王飞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王利军,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南大学等49所高校的200多名师生参会,会议直播平台有6000多人观看实况转播。

会议分为四部分,上午是开幕式及优秀案例分析报告分享会,下午进行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分享及闭幕式。

开幕式由承办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利军教授主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李观虎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向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信任以及各位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对学校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他认为首届“全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成果交流会紧紧围绕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问题,聚焦社会保障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典型案例进行分享研讨,这是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丁建定教授在开幕讲话中首先代表学会祝贺本次成果交流会顺利召开,感谢参与首届“全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征集活动的各位同学和指导老师,感谢参与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评选的9位专家,感谢为活动顺利举办提供支持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领导和老师。他简要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组织过程与成效,他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组织开展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社会保障相关专业学生关注社会保障领域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成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他还指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调研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征集活动将继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师资培训班之后,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推进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第三大品牌。

童星教授宣读了首届“大学生社会保障优秀调查报告与案例分析报告”征集活动优秀成果名单。征集活动从2022418日开始,到2022910日截至,共收到全国49所高校有效应征作品155件,其中调查报告107件、案例分析报告48件,经过专家匿名评审,贵州财经大学团队完成的《“茧已破,蝶难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创新缘何陷入困局?——D乡卫生院引入市场机制的创新记》等10篇案例分析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完成的《上海市长宁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以养老机构为视角》等20篇社会调查报告被评选为优秀成果。

接着,来自贵州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甘肃政法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的30名同学进行了优秀成果分享。

河南大学教授凌文豪主持了优秀案例分析报告分享会。会上,贵州财经大学的杨洁同学分享了《“茧已破,蝶难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创新缘何陷入困局?——D乡卫生院引入市场机制的创新记》,南京农业大学宋国庆同学分享了《“以地养老”何以为之与何以可为——基于“政企合作”与“村管互助”模式的案例对比分析》,浙江财经大学田文凯同学分享了《如何织密“弱有所扶”精准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弱势群体实施精准救助的案例研究》,重庆科技学院胡杨丽同学分享了《暮年医疗照护难,医养合力应困境——从J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医养结合的运行之道》,四川大学冯雨欣同学分享了题为《如何铸就失能老人幸福之路:成都市“长护险”制度发展进路和治理逻辑深描》,上海财经大学张怡芸同学分享了《网络公益谁来管?莫让众筹成“众愁”——多元共治管理,完善社会保障能力》,四川大学刘雨佳同学分享了《“联”出余热,“益”起共担:“五社联动”何以唤醒社区公益?——以成都市“天府社区食物银行”为例》,内蒙古大学王梦凡同学分享了《工伤保险“海纳百川”——构筑非劳动关系就业人员的“定海神针”》,湖南农业大学罗隽同学分享了《三社联动:破解老年人养老获得感的“密码”——金科园社区居家养老的创新与实践》,华侨大学南凤懿同学分享了《灯阑迷旧景,道路入边城:泉州市洛江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中政府的执行过程分析》。

辽宁大学教授边恕对上述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简要点评。边恕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报告,认为研究方法得当,注重实地调研,对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把握敏锐、精准,紧紧围绕现实中有关社会保障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体现出了各地的特色,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视角及理论多样,分享交流的表达很有亲和力。同时边恕教授建议同学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在深度上做进一步提升,有更多的科学和理性分析,处理好调查案例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问题、案例中对策的针对性问题。

南京大学教授严新明主持了第一场优秀调查报告分享会。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师玉丽同学分享了《上海市长宁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以养老机构为视角》,华东理工大学张世荣同学分享了《特大城市新市民住房状况与住房保障需求研究——以上海为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黄紫阳同学分享了《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意愿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孙可心同学分享了《农村搭伴养老方式存适价值调查报告——以河北省张北县S村为例》,华东师范大学景淋同学分享了《长三角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调研报告》,成都中医药大学朱旭林同学分享了《眉山市医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调查报告》,重庆工商大学钟玲娟同学分享了《基于扎根理论的“物业服务+养老服务”价值实现机理研究》,贵州财经大学石秋福同学分享了《当“银发族”碰上“数字浪潮”:如何解决西部农村“新型失能”老人问题?——基于贵州省G乡的调查分析》,甘肃政法大学李高阳同学分享了《2022年甘肃女职工队伍及工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河南大学曾泉海同学分享了《大都市边缘区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可及性研究——基于长沙市望城区月亮岛街道5个社区的调研》。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肖富群对上述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简要点评。肖富群教授认为许多优秀作品都是本科同学完成的,说明同学们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实践能力较为突出,并且同学们的选题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价值关怀,这也是我们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专业特别倡导的。此外,同学们在进行成果汇报时对于时间把控非常好,在规定的时间充分展示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值得肯定。总的来说,同学们的研究方法既有问卷调查也有个案分析,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研究方法严谨,数据分析方法比较先进,报告结构完整、非常规范,研究对象、研究现象都体现出了许多创新。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胡秋明主持了第二场优秀调查报告分享会。会上,重庆工商大学伍燕玲同学分享了《整合照料视角下老年家庭照护床位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辽宁大学孟宪泽同学分享了《共享数智养老服务的老龄化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基于老年数字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赵浩凯同学分享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基于南阳市B114户脱贫户的调查》,成都中医药大学袁尘同学分享了《成都市长护险居家失能人员非正式照护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济南大学高慧莹同学分享了《超龄农民工老有所“依”的生存困境研究——基于五市县的实地调查》,山东财经大学王进明同学分享了《高校抗疫志愿者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服务模式探索与创新策略研究——基于10所高校1217位青年志愿者的调研数据》,江西财经大学张小钰同学分享了《亲情护理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基于上饶市亲情护理的田野调查》,重庆工商大学邓青青同学分享了《“桑榆非晚,爱满夕阳——重庆市南岸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大学李欣语同学分享了《甘肃省新就业形态下女性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报告》,济南大学马小霁同学分享了《有保难保:代驾司机的职业伤害保障困境如何破?—— 基于济南市四家代驾平台的调研》。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翠迎对上述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简要点评。杨翠迎教授认为,其一,同学们的调查选题能够紧扣时代背景和政策前沿,既令人耳目一新,也体现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本科学生来讲尤为可贵。其二,同学们的研究逻辑严密,分析问题角度多元,系统完整。其三,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也值得表扬,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成果汇报,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都是很重要的。同学们脚踏实地的调研和认真负责的汇报交流,展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的优秀素质和能力。

会议闭幕式由贵州财经大学教授王飞跃主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秘书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曹信邦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曹信邦教授回顾了活动筹备两年半来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的感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体现在参与的学校多、学生多、质量高;体现在学生们研究的问题涉及面广、选材新颖;体现在学生们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坚定了学会通过这一平台,继续拓展实践育人的信心,明年的活动将由贵州财经大学承办。

参与活动和成果交流的师生也纷纷表示,这个活动平台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它实质性地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拓宽研究视野,将学术研究根植于实践的土壤,搭建起了实践与理论的桥梁。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