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热点

第八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京开幕

发布时间:2022-07-25 来源:新闻中心 浏览:3237次

会议现场

  2022723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西直门宾馆开幕并举行大会报告,24-25日平行举行五个分论坛与医保论坛。本次会议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背景下举行的全国最重要的年度社会保障学术会议,会议主题为“以高质量社会保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的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探讨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之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和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川东为大会致辞;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宫蒲光、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开幕式后作了主题发言。随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顾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顾问、原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兼国务院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周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名誉会长江丹,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监事、南京大学教授童星,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国新健康集团总经理李永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分别从不同视角围绕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了大会报告。

  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政部、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医保局、全国哲社工作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的有关司局领导和4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社会组织代表出席会议并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郑功成会长与周弘、何文炯副会长先后主持了开幕式及全体大会。

  在开幕式上,郑功成会长首先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嘉宾及参会人员,同时指出,这次学术大会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探讨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之路。

华建敏致辞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在致辞中指出,共同富裕是大原则、大学问、大目标、大工程,要抓紧往前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认为,认识、理解收入分配改革与共同富裕要抓住六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问题是最具政治意义的经济问题。二是收入分配是人民群众持续关注的社会热点,关系到国计民生、改革稳定的大局。三是经济视角下,要充分认识到分配环节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中的重要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消费拉动国民经济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调节收入分配促进消费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回顾中国起始于农村的改革开放历程,农村改革起步于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激发了改革的积极性,进而带动全国改革风起云涌,因而收入分配改革在我国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前二十年是高度平均化年代下着重推进效率,后二十年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通过再分配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正义。六是自21世纪初,我国基尼系数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距较大,其次是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其他因素。他还指出,未来促进共同富裕应考虑六个方面:一是搞好收入分配首先应保证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效益,千方百计做大蛋糕,要用好心思分好蛋糕,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硬道理。二是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小步走的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通过各种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三是通过不平衡的举措解决不平衡的问题,要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克服困难,尽可能消除地区收入差距。四是要秉持大社保理念,不仅要扩展社会保障的内涵,还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五是要强化政府再分配职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正常化机制。六是要注重从五个方面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尤其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国民收入在居民部门的比重和劳动者收入比重;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唐承沛致辞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致辞中代表民政部对第八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与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但还存在法治不够健全、救助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够平衡、资源统筹力度不够、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建设:一是要完善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型;加强社会救助各项制度之间,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之间的衔接,形成整体合力;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立法,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二是要强化兜底,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建设,推动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向智慧救助系统发展,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常态监测、快速预警、及时救助、有效帮扶;完善低保、特困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高效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强化因疫因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要规范管理,精准落实落细各项救助政策,健全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加强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对困难家庭救助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夯实精准救助基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四是要创新发展,提供多样化救助服务。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发现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优化救助流程,提升救助效率。他希望社会保障学界加强社会救助研究,以为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赵川东致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川东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学术大会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形势下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共同富裕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入研讨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表示,近年来关于推进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学术探讨日益深入,社会保障研究影响日益扩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社会保障领域学术理论研究,持续加大对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他还指出,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为让社会保障理论研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成为实践的先导与行动的指南,社会保障研究发展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牢固树立新时代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正确价值取向。三是要不断拓宽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水平,努力实现新时代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四是要增强服务决策功能,发挥智库作用,着力提升新时代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社会效益。他强调,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大发展呼唤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大繁荣,希望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全国优势研究力量,更好发挥学科特色、学术专长,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陈锡文作大会报告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在题为“发展集体经济在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只有当农民与全国人民一同实现了共同富裕,我国的共同富裕才真正具有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须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要高度重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为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做出应有贡献。他还指出,未来推动共同富裕建设要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制度为避免农村两极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土地双层经营体制和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等共同衍生出我国农民特有的基本权利,进而避免在农村改革进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体现出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二是农村基本制度为向城镇转移的农业人口提供了兜底性保障。2.6亿常住城镇但未能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其兜底保障是由户籍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也体现出我国城乡关系的基本特点,应把握特点、量体裁衣、制定良策。三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与服务能力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集体经营性资产地域分布不平衡、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以及收益分配过程公开性不够等,须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发挥好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优势,助力迈向共同富裕。

李忠作大会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题为“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要深刻理解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我们应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这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时期,坚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取得突破,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经济运行减震器作用凸显。他强调,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应准确把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他建议,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应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二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参保机制。三是要积极推动社会保障法治化,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陈金甫作大会报告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题为“减贫防贫与共同富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对减贫防贫与共同富裕关系的探讨应关注五个方面:一是推动共同富裕务必要将减贫防贫作为重要工作。共同富裕的概念包含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共同富裕的目的是解决发展中的短板,因此不能忽视贫困问题,特别是因病致贫问题。二是深入分析当前因病致贫的社会因素和具体特征,寻找规律性、制度性解决方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能够解决系统性的因病返贫问题,但困难群众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仍具有脆弱性。新时代解决因病返贫问题要注意低收入群体耐受度的临界点,困难地区财力与医疗资源供给限制也使当地群众难以及时获得高质量的救治。三是医疗保障具有巨大的制度性和基础性作用。医保不仅要发挥兜底作用,更要发挥战略性购买作用,以医保支付撬动医疗供给领域改革。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促进医疗端的质量、规模和效率提高,降低了药品器械的价格,提升药品的可及性和质量,用医疗服务价格的指挥棒引导医疗机构向公益性发展。四是解决因病致贫问题要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社会领域涌现的互助医疗、惠民保等形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力需要制度性安排,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计划规划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五是在医疗端的减贫扶贫中,医疗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端在技术层面、服务层面具有基础性、减少因病致贫的作用,要避免由于趋利或不规范导致的成本增加。

宫蒲光作大会报告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宫蒲光在题为“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千秋伟业”的大会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长期实践表明,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他认为,慈善事业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自愿共享的慈善事业是强制共享的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益补充。慈善事业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自愿共享的机制,承担着第三次分配的功能,也在促进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以切实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努力构建人人参与的慈善事业以助力共同富裕的宏大格局势在必行。他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要进一步推动慈善工作深度融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完善慈善事业法治体系以加强慈善领域法制建设,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并推进共同富裕,优化慈善监管方式和治理体系以有力支撑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国特色慈善文化,以凝聚最广大的社会共识与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王尔乘作大会报告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王尔乘在题为“在社保基金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以来,在做大做强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中央企业国有股权划转和基本养老金市场化运营与促进养老保险代际公平、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面临人口老龄化、财政资金拨入放缓、筹资机制不健全、动用及回补机制未建立等问题。他表示,进入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需要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定位的战略性研究,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科学严谨的测算评估。二是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地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三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投资收益,把握好市场波动的投资结构性机会,为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四是助力防范重大风险,确保基金安全。

郑功成作大会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题为“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的五大着力点”的大会报告中指出,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直接决定着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客观标志。围绕这一目标任务,需要凝聚一个共识、强化两个尊重、坚守三大原则、提高四个比重、优化五大制度。第一,凝聚一个共识:对社会保障进行科学定位。其依据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这是将社会保障置于国家现代化全局和走向共同富裕历史进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的科学定位。核心是明确其属于国家必要且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国家现代化的标配,更是共同富裕的主要制度支撑,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必须具有这种国家观、全局观,并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强化两个尊重: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中国国情。既不能以规律为由脱离国情,也不能以国情为由扭曲规律,而是需要做到并行不悖。第三,坚守三大原则:公平、共建共享、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逐渐缩小权益不公平,进一步落实全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既不超前也不滞后,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水涨船高。第四,提高四个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GDP之比、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之比、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之比、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占居民收入之比。这是持续壮大社会保障物质基础并使再分配力度不断加大的基本前提。第五,优化五大制度:养老金、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尽快矫正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制度性缺陷,弥补制度性缺失,均衡责任分担,以统一制度促进公平,同时赋予制度积极功能,以增强其对时代发展变化的适应性。他强调,经过以往20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真正全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这将是人类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并必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效且有力的制度支撑。

王东进作大会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顾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题为“以制度致广大,于服务尽精微”的大会报告中指出,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务必牢牢抓住制度和服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坚持以健全完善制度为主线、为引领,以制度致广大。二是要坚持以提升优化服务为重点、为主题,于服务尽精微。抓住这两个基本点,就抓住了医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着重点,也就可以带动其他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他表示,坚持以制度致广大是基于事业发展逻辑的考量,无论是医保已经取得的成就还是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决定因素都在制度。坚持以制度致广大,要从改革的历程、成就和经验中坚定中国特色医保制度自信。要在思想上、工作中自觉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制度引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实事求是。要牢牢抓住一个要求、两个目标、三大体系、四大机制、五大环节。他强调,医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以提升优质服务为主题、为重点,于服务尽精微。这主要基于三个维度的考量:一是社会保障尤其是医保偿付,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经济补偿性保障向服务型保障转变。二是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优势只有通过保障服务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才能充分显现出来。三是中国医保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高效的公共保障服务,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暖心贴心的保障服务,而这种服务只有具有为民情怀、人文关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医保人才能做到做好。

宋晓梧作大会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顾问、原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兼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宋晓梧在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现阶段讨论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认为,生产与分配在经济循环中不可分割,不适宜将“做蛋糕”和“分蛋糕”截然分开。合理分配财富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外历史反复证明,财富分配不公平会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他表示,改革开放为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较好基础,但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较大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当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缩小贫富差距。他建议,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应当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提高基本社会保障公平性,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三是提高直接税比重,发挥税收平抑贫富差距的作用;四是遵循自愿原则,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周弘作大会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学部委员周弘在题为“西方国家调节财富分配的机制初探”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者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同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调节财富分配的机制、经验和教训,其共性值得思考借鉴。她表示,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均衡利益的一次分配,针对特殊社会风险的二次分配以及经过特殊税收优惠调动的三次分配,除此之外还包括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劳动力市场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政府干预方式。她强调,仅靠经济增长和社会分配都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社会的,规范市场就是造福社会。现代社会发展出许多财富分配机制,形成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相互融合渗透又相互制约的局面,应汲取西方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经验,结合自身特征选择政策的介入环节、介入点和介入方式。

刘从龙作大会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在题为“在实施共同富裕战略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出台了个人账户的具体管理办法。自2009年新农保试点以来,参保人数由1538万人增长到5.48亿人,基金收入由31亿升至5207亿,养老金支出由4.6亿增加到3725亿,养老金实际领取人数达到1.62亿人。他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防范老年贫困、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居民未参保、待遇水平总体偏低、地区之间差异大、城乡统筹不到位、制度衔接不顺畅、业务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等。他表示,未来应尽快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要多措并举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作用。他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可以探索集体经济支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实现途径;在实施共同富裕战略中,应积极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江丹作大会报告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名誉会长江丹在题为“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养老服务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老年人福利制度基本全覆盖,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取得重大进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开始收官,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实现全面提升,养老投资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日益专业化,这些成就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认为,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服务与需求缺乏精准匹配、养老服务业资源分布不均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养老服务业必须将高质量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实现从解决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基本需要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数量扩大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她建议,加快完善养老抚慰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优化服务供给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支持和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更加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发展。

童星作大会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监事、南京大学教授童星在题为“完善民生保障,推进共同富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途中,民生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面向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个人权益保护制度,要认识到共同富裕离不开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应当惩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要坚持全覆盖、均等化,统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步消除各类人群的待遇差别,朝着普惠均等的方向稳步前行。三是税收制度,要通过调整税种结构和税率、改进征收方式与监管机制,试点和开征调节功能较大的税种,完善税收减免政策等方式,有效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四是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功能。五是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要通过舆论引导、政策鼓励、提升管理服务等措施推动第三次分配。

李玲作大会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在题为“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可持续问题研究”的大会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是关乎大国兴衰的制度安排,前苏联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制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1935年美国通过的《社会保障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为美国崛起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在制度竞争期间缩小了贫富差距。但经过80年的发展,养老、医疗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负担。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速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公共支出在过去二十年持续增长,社会保障也面临可持续难题。她建议,要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势转化为国民福利,具体而言:一是制度先行,研究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组织架构和支撑体系。二是统筹规划,统筹相关领域部门,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情况,制定实现全国统筹的过渡方案。四是部门协同,建立有效分工合作、各部门联动机制。五是信息支撑,搭建大数据平台,提供信息支撑和智能化管理服务。

李永华作大会报告

  国新健康集团总经理李永华在题为“积极践行央企责任,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勇于担当”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政府主导加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推动三医向纵深发展、建立公平公正、便捷可及、安全可靠的健康保障体系的必然趋势。他表示,国新健康在医保改革中重点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基金监管方面开展智能审核、大数据反欺诈和信用评价等医保基金综合监管服务;二是数字医疗业务服务医院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三是数字医药业务赋能群众药品安全保障;四是探索健康服务管理创新的发展。他还指出,健康中国建设是战略性、体系化工程,下一步社会力量要携手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三医联动改革方略,共同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加强行业自律,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数字化改革,加大创新投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创新。他强调,作为健康保障领域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国新健康将以实现让人人享有公平公正的健康保障服务为使命,切实践行央企责任,共建良好生态,持续加强创新,向着成为一流的健康保障服务企业不懈奋斗。

肖黎明作大会报告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在题为“以可持续社会价值助力共同富裕”的大会报告中指出,作为一家以科技向善为使命愿景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如何更好地响应国家需要、助力共同富裕是企业践行自身使命所在,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既要通过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促进生产力、助力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也要发挥好分配的作用,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此外,企业还应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主动创造社会价值。腾讯在服务用户与重点人群的就业、服务产业与社会方面均进行了探索,逐步明确定位,即要成为科技助力社会公益的探索者,运用好腾讯的科技与创新能力,聚焦基础科研、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社会议题,调动多方力量探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助力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融合发展。他认为,社会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并在技术的推动下形成共享发展的模式,最终才能促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创造。他表示,共创是一种方法、模式和最大的生产力,能够将个体与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

金维刚作大会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在题为“开创我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是我国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十四五”规划,努力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他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推进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二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三是增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重要功能;四是健全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五是建立具有独立筹资机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他表示,“十四五”时期,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是提升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社会保障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夯实完善社会保险线上服务基础,推动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标准化、社会化、便捷化、精细化。二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建设,健全政策、经办、系统、监督“四位一体”的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识别、检测、预警、防控能力,推动有序发展和创新发展。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适时启动修订《社会保险法》并加紧制定和出台《医疗保障法》,同时研究制定与《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法》相配套的有关法律和规章,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社会保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与会领导会前合影留念

(从左至右:郑功成、陈金甫、唐承沛、王尔乘、华建敏、陈锡文、王东进、宫蒲光、李忠)

  根据学术大会议程,724-25平行举行社会保障综合分论坛、养老保障分论坛、世界社保分论坛、社会救助与慈善分论坛、劳动法典编纂与社会保障分论坛以及第五届医疗保障论坛。这些会议的信息及观点摘编将另行发布。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23317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