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27日,我会理事、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琬带队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三医协同专题调研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凯,我会学术干事赵明月、谈佳辉、舒文参与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出席4次专题调研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三明市第一医院、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县区总医院、泰宁县总医院及相关基层医疗机构。三明市卫健委体改科主任张荃钦陪同调研。
	
 
考察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
23日上午,调研组考察了沙县区总医院,作为县域医共体的龙头单位,沙县区总医院在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格局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调研重点围绕医共体建设如何提升总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帮扶效能、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调配等议题展开,重点了解总医院在统一管理、资源下沉、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讨论了医共体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及其挑战。
	
 
考察三明市沙县区夏茂中心卫生院
随后,调研组抵达沙县区夏茂中心卫生院。作为县域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夏茂中心卫生院承担着周边乡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卫生院的设施环境、科室配置,并就人才队伍建设、常见病诊疗服务能力以及与上级医院的转诊协作机制等关键问题,与院方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考察三明市泰宁县朱口中心卫生院
	
 
泰宁县总医院座谈会现场
23日下午,调研组先后考察了泰宁县朱口中心卫生院与泰宁县总医院。在朱口中心卫生院,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其服务基层群众、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方面的具体做法。随后,调研组赴泰宁县总医院开展实地调研并举行座谈。调研组与泰宁县总医院管理层、泰宁县医保经办机构负责人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薪酬制度及国家谈判药品落地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中,县医保经办机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机制。三明市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实行市级统筹,以前一年度筹资额为基准,扣除风险金后,按全县参保人头测算总额,整体打包预付给总医院。此举旨在激励医院主动管控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推动医疗卫生体系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泰宁县总医院负责人指出,薪酬制度改革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核心,现泰宁县总医院已建立涵盖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成本控制等多维度的科室考核体系,有效稳定了人才队伍。与会者建议,应从顶层设计着手,优化参保激励机制,推动基本医保、商业保险与医疗救助体系更紧密衔接,共同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护网。
	
 
考察元区徐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月24日,调研组一行参观了三元区徐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环节。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慢性病管理以及药品供应保障等情况,特别关注了其与上级医院在技术支持和双向转诊方面的协作现状。
	
 
考察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
随后,调研组考察了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作为全市医疗技术的高地,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在急危重症救治、医学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医疗水平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其在学科建设、智慧医疗应用以及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等方面的探索。
	
 
三明市医保局座谈会现场
24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前往三明市医疗保障局进行座谈交流。三明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翔,三明市医保局医疗服务价格科科长洪晓阳,三明市医保局基金管理科副科长朱辉,三明市医保中心药品配送结算科科长李春娇就三明医改背景下医保体系的探索实践与运行成效进行了系统介绍。调研组围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金监管、药品耗材集采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的政策设计、运行效果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三明市以总额控制、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为原则实施医保基金县域打包支付机制,该机制将全市医保基金整体打包拨付至各总医院,推动医疗机构从被动控费转向主动管理,形成医保与医疗相向而行的利益共同体。在支付方式方面,三明于2017年率先在全国推行按C-DRG收付费一体化改革,覆盖病种组855个,引导医院优化诊疗路径、控制医疗成本。此外,改革还专门设立中医病种组,支持中医药发展,体现政策协同与制度集成。
药品耗材集采方面,三明市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为腾笼换鸟创造条件。基金监管方面,三明将监管节点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事前提醒与事中拦截,大幅降低违规行为。尽管改革成效显著,三明医保基金仍面临人口外流、老龄化加剧、国家目录扩容等多重压力。与会人员指出,亟需在保持基本医保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普惠型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层次保障体系,共同筑牢民生健康底线。
10月25-26日,调研组围绕医养结合服务、医防融合与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等主题,对三明市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展开了第二轮深度调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对三明医改与三医协同内涵的理解。
	
 
考察基层医疗机构
10月27日上午,调研组参观了三元区富文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调研组细致观察了服务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并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政策支持及面临的困难与站点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座谈会现场
随后,调研组前往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并举行座谈。作为体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重要阵地,该院在探索中西医并重、互补发展的路径上具有代表性。调研组参观了特色科室,围绕三医协同改革的核心机制展开调研,重点探讨了在医保基金总额打包支付方式下,如何通过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行院长目标年薪制以及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一系列系统集成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医院和医生的逐利动机,使其行为导向从治病赚钱转向维护健康,最终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医院良性运行、医务人员受激励、居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多重政策目标。
	
 
三明市卫健委座谈会现场
10月27日下午,调研组赴三明市卫健委进行座谈。三明市卫健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于修芹系统回顾了三明医改的实践历程、核心逻辑并对未来改革方向同调研组做了深入讨论。他将三明医改十余年的历程概括为“一个决心、两种变化、三段过程、四项改革、五大收获”。一个决心指历届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的坚定改革意志;两种变化体现为医保基金从穿底风险转向安全可持续运行,以及医疗服务模式从“以赚钱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再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三段过程则清晰地划分了从治混乱、堵浪费的问题导向,到破旧立新建机制,再到迈向“治未病、大健康”的目标导向三个改革阶段。他强调,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其根本前提在于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三明通过医改领导小组统揽决策,确保了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能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目标协同发力,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与监管同作共担。改革成效表现为五大收获,即人民群众医药负担显著减、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医务人员收入稳步提升、医院获得高质量发展契机、党和政府赢得民心。他还表示,回顾三明改革与全国医改推进,国家可根据各地在职退休比与财政状况实施分类指导、分梯队推进,使改革更精准、更富成效。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