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22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带队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开展深化医改与三医协同发展治理专题调研活动。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原副司长、医保专委会顾问李淑春,我会理事、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琬,我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教授翟绍果、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华颖,我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庄琦等一行10人参与此次调研。调研期间,三明市市委书记李春、市长陈岳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詹积富等分别与调研组一行进行了交流,副市长钟科及各相关局负责人等出席座谈会或一起参与调研活动。
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出席3次专题调研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沙县区总医院及其夏茂镇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并到相关村进行了调研。
第一次座谈会现场
21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出席三明市医改专题座谈会。三明市副市长钟科介绍了医改以来的综合情况。三明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占功,三明市发改委副主任邹水星,三明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文鉴,三明市卫健委副主任刘鹃,三明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聂晓平等分别作了专题汇报。
钟科介绍整体情况
钟科副市长在总体报告中指出,三明医改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及各级各界的关心支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经历了“治混乱、堵浪费”、“建章程、立制度”、“看好病、大健康”的三个阶段,综观三明市十三年的医保改革实践,三明市做到了“三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医改的改革传统,具体表现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始终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坚定不移推行改革;建立集中统一的医改领导体制,实行协作高效的议事决策机制;坚持容错激励并重,层层传导压力责任,落细落实改革措施。二是始终坚持“三医联动”的改革路径,以医药改革推动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以医保改革理顺医保管理体制,以医疗改革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方向,围绕健康有人管、愿意管、管得好、管到位。他表示,下一步三明将在巩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三明医改朝着“看好病”“大健康”持续深化。
陈占功作专题发言
三明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占功在发言中指出,在“三医联动”改革中,医保既联供方又联需方,是医改的重要基础。从改革到现在,围绕如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三明医改经历了医疗保险、医疗保障、健康保障等三个阶段。在医疗保险阶段,三明市成立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有效解决了医保制度分割、权责分离、“三医”改革脱节等问题,形成决策更高效、管理更科学、监管更有力、服务更优质的管理体制。在医疗保障阶段,三明市率先全国建立“三明市医疗保障管理局”,通过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为“腾笼换鸟”创造条件,探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医生年薪提供保障,出台完善门诊保障、开设便民门诊、方便群众医保报销、建立住院周转金制度和预付配送企业结算制度、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等惠民利民政策让群众享受改革红利。在健康保障阶段,为适应三明医改进入治未病、大健康的新阶段、新要求,三明市实行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打包收付费的“双打包”支付方式,注重医保基金安全和稽查监管,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他表示,当前三明医改仍面临参保扩面形式依然严峻、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时有发生、药采监管压力增大等短板与挑战,未来继续坚持一体推进药价保集成化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加快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邹水星作专题发言
三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邹水星在发言中指出,三明市发改委协助深化三明医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将三明医改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文件;二是着重试点建设,持续推动三明医改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三明医改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市发改委积极向上争取卫生健康领域补助资金,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14个、补助资金4.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26个、发行债券25亿元,以推进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医药发展、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他表示,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集中表现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方面,下一步工作要持续做好项目储备、夯实项目申报工作、强化项目监督管理。
王文鉴作专题发言
三明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文鉴在专题发言中指出,自2012年三明市启动“三医联动”综合改革以来,财政部门在医改过程中的职责定位是资金保障部门、政策制定参与部门、改革推动部门。他还指出,财政在医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理顺医保管理体制。2013年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成立并由市财政局代管,为改革起步筑牢根本性基础;同时助力医保制度“三保合一”。2016年,三明市在财政局加挂“三明市医疗保障管理局”的牌子,后于2018年正式从市财政局独立出去。二是认真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包括落实政府投入卫生事业的增幅略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幅要求,落实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公共卫生任务、历史债务等六项投入责任。三是千方百计落实资金收入,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加大地方财政补助力度为三明医改贡献力量。四是助力“三医联动”以推进全方位支持改革推进,包括设立药品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持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新型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支持完善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
刘鹃作专题发言
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鹃在专题发言中指出,卫健系统是医改的主战场、公立医院是医改的主阵地、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卫健委既是改革者也是被改革者。在十三年的改革历程中,三明市医疗领域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整治以赚钱为中心阶段(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通过开展重点药品监控、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治疗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等改革措施,重点破除公立医院逐利行为,推动“三合理”,实现“三回归”。二是推动以治病为中心阶段(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通过让渡行政管理权限、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推进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其中以院长负责制和总会计师聘任制实现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三是探索以健康为中心阶段(2016年至今),主要包括以优化区域医疗规划、完善分级诊疗目录、规范双向转诊流程、强化支撑保障推进分级诊疗,以实施县级医院达标能力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夯实基层基础,以开展免陪照护医院建设、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移动医院”巡诊活动、建立健全急救体系、推动信息赋能强化服务延伸。
聂晓平作专题发言
三明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聂晓平在专题发言中指出,2022年以来,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扛起“三医联动”改革中有关医药改革的相关职责,积极探索建立解决药械监管方面突出问题的制度机制,全市药械质量水平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他表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通过四方面工作有力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以为药械监管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建立药械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年薪考核等机制,建立科室“一盘棋”运作机制、部门“一体化”监管机制、系统“一揽子”保障机制。二是改进监管方式以为药械安全提供坚实基础,包括分类指导、规范检查、突出重点、注重协同。三是用好质量抽检以为药械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国家抽检、省级抽检针对性加强重点品种日常监管,还将积极争取世纪抽检经费以开展补充性抽检,推动“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的转型。四是加强哨点建设以为药械质量提供风险警戒,包括加强药械信息化追溯建设、健全不良反应预警机制、常态药械安全风险会商等。
随后,调研组成员与参会的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三明医改如何推进三医协同发展治理的实践细节和未来规划做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郑功成作总结发言
郑功成会长在总结中指出,三明医改是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国家各相关部门充分肯定的成功案例,关键在于党政主要领导真正重视,决策机制不拖泥带水,政府真正有为并夯实自己应负的责任,而三医都能够放弃局部利益而融入健康保障全局并在其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三明,看到了医保基金的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疾病医疗负担显著减轻,公立医院不再是经营医疗服务的企业而是本地人健康管理与提升的守护者,医生不需要考虑如何多谋利而是尽心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特别是三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好局面,殊为难得。他希望三明的医改经验能够得到全面推广。
考察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
第二次座谈会现场
21日下午,调研组在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召开专题座谈会,三明市医保局副局长蔡丽青出席会议。三明市第一医院院长廖东平、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洪卫民、康佰家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明营运总监江绍坚、三明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爱华、生态新城店店长魏峰先后发言。
廖东平发言
三明市第一医院院长廖东平在发言中指出,三明医改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六句话:一是政府保障是根本。政府要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中突出保障功能,尤其是硬件设施建设的保障,允许医院将提留资金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杜绝医院贷款的可能性。二是防腐倡廉是前提。防腐是“治混乱”的前提,公立医院改革就是防腐败斗争,要以此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困难的最根本原因是防腐败没有下决心。三是量价齐下腾空间。更贵的药品耗材背后可能存在寻租空间,通过药品耗材量价政策实施构建医生“不能腐”的环境,减少改革前存在的医疗卫生资源浪费、减轻老百姓的疾病负担。四是小步快跑调价格。缺乏量价齐下节约的空间,调整医疗服务等价格会增加老百姓的疾病负担,目前第一医院的医务报酬占比已经达到47%。五是支付改革止浪费。三明医改的支付改革是“双打包”甚至是“四打包”,其他地区只管医保向医院付多少钱,不管医院向患者收多少钱,三明市医保支付方式比CHS- DRGs多了个“收”,解决了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也成为医院提升管理成效、节约资源的有效工具。六是腾笼换鸟发年薪。三明医改把药品和耗材虚高的价格降下来,为提高医务性收费价格腾出空间,把医务性收费价格和医务人员待遇提高上来,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历经三个阶段进入全员年薪制阶段。三明医改早期可能有一些优秀医生的流出,但目前整体人才流动是非常良性的,不能以个别医生的正常流动认为“三明的好医生都跑掉了”。
洪卫民发言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洪卫民在发言中指出,三明医改下对中医治疗采取“同病异治同等报销”的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三明医改十三年的历程中受益最大,得到了充分发展。三明市政府通过“交钥匙工程”支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他表示,中医治疗虽覆盖全年龄段的患者,但目前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保对象仍以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群体为主,这是未来医院发展必须积极应对的挑战。他表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把药管好。院长年薪制中针对中医设立了相关考核内容以期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但中医药管理局药保住中医的饭碗,也要保住中药的品质,改革实践中面临保中医还是保中药的问题,改革政策要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特征。
康佰家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明营运总监江绍坚、三明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爱华、生态新城店店长魏峰分别就零售药房发展做了发言。与会者就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郑功成会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三医协同发展要遵循“各循其道、各守其规、各显其长、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的基本原则,三明医改体现了这一原则,医保在走向统一公平,公立医院实现了公益化,医药的市场机制运用也相对成熟,正是如此,医院、医保、医药在相得益彰地共同发展。特别是借助医改之力实现了公立医院改革所要达到的多项目标,在维护医院公益性的同时激发了促进人民健康的内生动力,激发了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考察三明市沙县区夏茂中心卫生院
第三次座谈会现场(沙县区夏茂镇)
4月22日上午,调研组在三明市沙县区夏茂中心卫生院召开第三次专题座谈会,三明市医保局副局长郑翔、沙县区医保局局长蒋振声等陪同调研。在座谈会上,沙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就三明医改在沙县区及基层的实践作了发言。沙县区总医院夏茂中心卫生院执行院长曹清水就夏茂中心卫生院及乡村卫生所的三医协同改革作了发言。夏茂中心卫生院医疗组长林基灶、护理组副组长张丽岚分别作为医生和护士代表就三明医改的基层实践作了发言。夏茂镇群众代表王美英、姜发银作为患者代表结合自身疾病就诊经历对三明医改实践成效作了发言。调研组还同与会的沙县区医保局局长蒋振声、夏茂镇副镇长程雯昕等与会人员就三医协同的基层实践做了深入交流。
郑功成会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基层调研一定要能够了解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百姓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要能够反映真实问题才益于政策法规的完善,真正地向化解人民群众疾病后顾之忧的目标靠近,推动建设健康中国蓝图与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调研期间,郑功成会长还主持召开了调研组核心成员专题讨论会。调研组成员充分交流了此次调研的收获,就三明医改如何推开、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改革成效经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对三明医改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本共识。
这次调研活动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组织开展三医协同治理专题研究课题以及医疗保障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三明医改作为经典案例将以适当篇幅载入《医疗保障蓝皮书》之2025年版。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