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2025年4月11日,郑功成会长在学会秘书处主持召开社区慈善促进政策座谈会。我会养老服务分会名誉会长、北京曜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江丹,我会会长助理兼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我会副秘书长兼慈善分会副会长刘佑平,慈善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湖南爱眼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干部张舜尧等10多人参加会议。
我会慈善分会副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副教授陈斌介绍了代拟的促进社区慈善发展政策建议稿基本内容,对社区慈善的定义、功能定位、政策背景、总体要求、参与主体、运行机制、促进措施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与会者围绕座谈会主题纷纷发言,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会副秘书长兼慈善分会副会长刘佑平认为社区慈善政策应以促进、鼓励为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限制。我会会长助理兼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指出相关政策应鼓励社区自发开展慈善活动,同时强调党的领导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推动社区精英在慈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慈善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认为应积极吸纳地方实践经验,扩宽社区慈善的参与主体。慈善分会理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思斌从法律视角分析了社区慈善政策的推进方向,认为对枢纽型社区慈善组织的发展持鼓励态度将能更大程度激发社区慈善的内生动力。慈善分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指出,社区慈善相关政策应以促进支持和引导发展为主,使其真正能够在基层社区落地,同时应完善培育社区慈善氛围的相关机制建设。慈善分会副秘书长、民政职业大学教授赵晓芳指出社区慈善的发展还应明确业主委员会(物管会)、物业公司等主体的作用,并通过增建公共空间、支持组织发展等措施促进社区慈善发展。我会养老服务分会名誉会长、北京曜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江丹指出,社区慈善政策要兼顾“接地气”的考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力量进社区。慈善分会副会长、湖南爱眼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认为社区慈善政策应注重实操性,尤其需要根据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定位,城市社区需利用其良好的业态和文化氛围进行引导,农村社区则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注重人员培育和观念转型。慈善分会理事、山西医科大学讲师王海漪认为,社区慈善政策应当合理增加鼓励居民参与的措施,助力弘扬邻里相济的中华传统美德。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慈善发展处干部张舜尧认为,社区慈善政策应起到鼓励能者、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慈善的引导意义。
与会者一致认为,社区慈善传承的是千百年来邻里互助、亲友相济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传统慈善文化与现代慈善要素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社区慈善促进政策应起到鼓励、引导更多具有善爱之心的能人志士参与社区慈善的作用,满足真正有需要者的需要,形成互助友爱的社区氛围。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探讨,与会者对社区慈善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将为推动慈善领域的政策完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宝贵的启示与有力支撑。
郑功成会长做了会议总结,他指出,社区慈善是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根基,将社区慈善写入法律有我会慈善分会理事们的重要贡献,现在主管部门重视促进社区慈善发展并拟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是促进社区慈善发展的重要行动。我会接受委托开展专题研究并形成建议稿很有意义。他希望在初拟稿的基础上,认真消化这次会议大家提出的有益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代拟稿,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