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启动会现场
2025年3月25日,“中国灾害保险发展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石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再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以及来自应急管理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计2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绪瑾主持会议。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首先对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参会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通过保险机制妥善应对各种灾害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直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受灾主体得到有效补偿、避免灾害影响民生乃至因灾致乱的关键性举措。在我国政府救灾压力巨大、灾害损失补偿力度不足的情形下,如何通过促进灾害保险高质量发展来更好地保障民生、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有序运行,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议题。这次由应急管理部设立“中国灾害保险发展研究”课题并委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组织开展研究,表明主管部门对运用保险机制应对灾害风险挑战的基本取向,而借助学界力量将有助于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国情的灾害损失补偿机制。他表示,学会以商业保险研究分会为课题研究的具体依托,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在应急管理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保险业界的支持下,努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产出有价值的预期成果。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石峰指出,本次灾害保险课题是按照应急管理部党委任务部署,实施的一项应急财政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很高兴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合作推进。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深化对公共安全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书写平安中国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灾害保险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自然灾害严重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重大灾害防范处置面临巨大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防灾减灾救灾形势,进一步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社会共治体系,成为做好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客观要求。灾害保险是推动自然灾害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有力工具,是关涉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兜底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也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协同秩序的主要阵地。他希望,这项课题研究能够以详实的数据资料描绘当前我国灾害保险的发展现状,基于系统观念深入分析演化规律,守正创新提出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为应急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公共安全向事前预防转型、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灾害保险发展研究课题组执行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许飞琼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她指出,我国是多灾之国,每年因灾致损巨大,不仅给政府财政造成压力,更给受灾主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灾害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灾害损失补偿体系。本课题的定位是为建立健全灾害损失补偿体系提供理论背景与基本依据,为促进灾害保险高质量发展以及财产保险、救灾保险、巨灾保险等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与行动指南。她还介绍了整个课题的框架设计、时间进度安排与拟产出的系列成果设想。同时,对其负责的子课题“中国救灾保险发展研究”亦做了基本思路介绍。
中国灾害保险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绪瑾介绍了子课题“中国财产保险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郑伟介绍了子课题“中国巨灾保险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许闲介绍了子课题“国际灾害保险制度研究”的基本思路(书面)。
在听取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设想后,与会专家纷纷发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再保险 监管司)司长尹江鳌指出,保险是金融,但是保险不仅仅是金融,因为其不仅具有金融功能,也有社会功能。目前,我国的灾害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保险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距离国际先进标准也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他表示,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副司长董钢指出,灾害保险是一项国家制度,特别需要做顶层设计和安排,需要立法保障与财政支持。灾害保险制度的核心是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其制度建设的关键就是各方要形成合力,包括立法层面、学术层面、保险公司层面等,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灾害预防意识。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纪委书记李敏指出,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长期的发展战略下做好当下的策略。希望本课题研究从宏观战略的角度统筹看待我国灾害保险发展的理念、历史和现状,系统客观评价现有制度的效能。在战略之下,找到具体的关键的问题,结合实际得到好的办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办成事、办好事,实现一子落而全局活的效果,为应急管理部提供务实的政策咨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晓翾指出,新时代下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形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并在多方面对保险供给提出了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做好金融工作发挥保险功能作用的高度重视。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中再研究院副总经理钭旭杰指出,应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巨灾保险体系,并认为加快推进巨灾保险供给侧改革是核心思路。从资金供给维度来看,我国目前的巨灾共保体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技术供给方面,巨灾引擎模型是巨灾保险体系的核心支撑。在观念方面,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将最新的灾害管理观念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传播,以推动我国灾害保险体系向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
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公司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周俊华指出,当前开展中国灾害保险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剧导致风险敞口加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风险减量管理、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必然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指出,随着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和损失程度扩大,灾害研究的重要性与难度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几十年不遇的灾害,但在顶层设计方面仍存在不足。此次研究有望将保险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推向新高度,打破部门界限,解决以往因部门利益协调困难、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试点局限问题。产、政、学、研各界携手合作,将使研究直接指导政策制定,推动法律制度建设。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政策研究和标准化部副主任徐璨指出,我国保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公平性与有效性不足,导致巨灾风险补偿程度存在极大缺口。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理念、战略策略和国情特色等多方面加强统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财险一处处长彭勇指出,灾害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必须尽快提升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尤其是国有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郑功成会长在会议总结讲话时指出,大家高度认同开展中国灾害保险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对课题研究框架、基本内容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建议,为顺利推进课题研究提供了直接帮助。他希望在后续研究中,主管部门与保险业界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为促进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完备的多层次灾害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灾害损失补偿体系做出有益贡献。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