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这也为未来十年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月15日,在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主办的“养老的力量”2025中国养老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教授从政策体系、多元需求、科技赋能、人才建设四个方面对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新趋势进行展望。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明确
杜鹏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个政策机制在未来十年怎么样发展,《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可以说是一个清晰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将对未来养老服务发展带来长期的影响。”
“扩容、提质、增效是文件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增效是新时代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杜鹏说,“对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是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发展目标。”
在杜鹏看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连贯深入,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都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老年潮一代助推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
“从2023年到在未来的8年里,每一年进入到60岁的老年人都不会少于2,000万人,10年加起来60-69岁的低龄老人就会超过2.2亿人,成为老年人里面最主要的一个群体。”杜鹏分析,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年潮一代规模巨大、服务需求差异性明显。这将推动养老服务业的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创新,同时,养老服务业多元化发展也将面临更大的内部和外部竞争压力。
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和认识老年人群体特点的新变化,增加养老服务发展的前瞻性。包括老年潮一代对养老服务个性化的影响,对健康老龄化理念的认识以及对老年人决策机制的影响。“譬如以前老人要购买一项服务或者进不进养老院都依赖儿女决策和出钱。但现在不少家庭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或一个老人,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越来越以自己的养老金为主,购买服务和产品以及是否入住养老机构日益由老年人自主决定。那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全面认识这样一个新的变化,思考如何使这一代老年人了解到我们的服务和产品。”
养老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现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在未来5年10年一定会进入到更加实用的一个阶段。”杜鹏表示,AI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带动养老服务业推进精准服务、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效果。同时,养老服务要向风险防控扩展。
杜鹏谈到三个方面,一是适老化改造与老年人跌倒预防。他提醒,大家要去思考,我们花费很多资金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地方是不是老年人常跌倒的地方,改造后的效果如何。二是失智症照护与认知筛查,如何利用收集的数据来进行提前干预。三是体检与老年人疾病预防,体检并非项目越多越好,需要有针对性优化精简。在杜鹏看来,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深挖。
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将进一步提升
“当我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当我们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时候,一定需要更多的养老经营者,一方面懂服务,同时了解客户需求。”杜鹏表示,未来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将进一步提升,这里面既包含养老服务经理人的壮大,也包括养老服务员职业化发展以及养老服务经营者构成的多元化。
养老服务人员的变化也会促进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杜鹏分析,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将是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将会进一步扩展。还有养老服务人才信息平台的搭建,从业人员待遇的提升以及塑造尊重养老服务的氛围。“我们需要向全社会宣传,让不做养老的人也能了解到养老服务的类型和水平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营造更加尊重老人、尊重养老服务人员的氛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