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热点

第七届两岸社会保障论坛在厦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16 来源:秘书处 浏览:188次

会场

  202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台湾研究院以及厦门市台港澳与特区经济研究促进会承办的“第七届两岸社会保障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和台湾地区的台湾大学、义守大学、金门大学等的100多人参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授高和荣主持。

  厦门大学副校长吴超鹏代表学校向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厦门大学的发展沿革与台湾研究院学术机构的概况,提出应积极发挥自身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不遗余力地加强和密切两岸沟通和交流,希望两岸学者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关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指引下,以增进两岸民生福祉为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在致辞中指出,两岸社会保障论坛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参与建立的一个两岸社会保障领域学术交流平台,他希望台湾地区能有更多学者参与交流,共同为两岸人民福祉做出贡献。

  台湾金门县“议长”洪允典谈到,厦门作为海上门户,金门因其战略位置成为重要的军事防线,两地人民在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社会保障是金厦融合的重要目标,社会治理的协同合作是金厦融合的坚实保障。我们要以民生为本,加强两地基层治理的沟通协调,着力解决两地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保障问题,共同谱写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陈俗蓉作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的演讲。她认为,民生问题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石与关键。在两岸民众交往交流的背景下健康保障、长期照顾、养老金与社区建设等领域的差异已成为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要建立健康保险信息互通平台、制定符合双方需求的服务标准与专门的协同机构、建立养老金合理对接机制与开展两岸社区结对共建活动等对策。

  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涵的深刻阐释思考两岸民众关于民生保障的发展定位。他认为民族复兴、民生发展离不开两岸民众的切身体会,希望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借鉴两岸社会保障领域的优点共同助力并推动两岸民生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两岸民众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上半场发言环节由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主持。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原司长、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分析两岸民众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他认为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平台,社区的发展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两岸基层社区治理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希望通过基层治理的合作与创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而奋斗。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作了《以社会保障创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发言。他以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政策演进为起始,分析两岸融合发展中的社会保障需求与目标,提出要创新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保障服务来完善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学习的社会保障权益、参加社会保障的条件与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等举措,同时建议为两岸社会保障融合发展进行相关议题准备、知识准备、社会政策准备,为建立社会保障专项基金与稳定的社会保障预期而奋斗。

  台湾大学医院环境及职业医学部主任杜宗礼作了《台湾职业精神疾病诊断》的发言。他以台湾医学中心2015-2022年间的职业医学门诊评估报告为案例分析职业精神疾病的形成原因,提出要以公权力介入调查与提供经费支持、需要企业改善工作环境、相关专业人员主动参与合作以及加强宣传等建议。

  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周志怀作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进台胞民生福祉》的演讲。他认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增进台胞福祉的物质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台湾的“再中国化”是增进台胞民生福祉的政治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对台湾同胞最大福祉的基本论述。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名誉会长、北京曜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江丹作了《携手共进,共促两岸养老服务交流发展》的发言。她认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发挥自身优势给予老年人精神慰藉,每一位个人都要发自内心的关爱老年人。公益基金会继续发挥自身作用,期待与台湾同胞开展更多的合作交流,继续完善并做好人文关怀工作,为两岸养老服务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两岸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屏东迦乐医院前院长龙应达作了《长期照顾机构住民约束与人身安全机构的探讨》的演讲。他通过研究并关注长期照顾机构的约束行为,聚焦于医疗约束与人身安全的关系,旨在为长期照护机构提供伦理法律政策来保护年长住民权益,并提出改善措施以确保老年群体的人身安全和尊严得到保护和尊重。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作了《数字经济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发言。他认为,数字经济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完善新业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利用数字化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率,以及探索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发展。同时,他强调了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对策,如运用系统性的创新以适应变化的知识体系、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培养新一代的战略科学家,以引领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下半场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主持。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作了《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政治建构》的发言。他以西方典型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和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例,运用历史分析法具体解释了社会保障制度与政治建构之间的关系,即固化、变革了国家政治传统、塑造了超国家关系与促进了超社会制度关系的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青连斌作了《旅居养老是值得拓展的两岸社保合作新领域》的发言。他谈到,旅居养老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一个重要选项,应大力发展两岸旅居养老的独特价值,进而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岸的经济合作与实现两岸社会资源的共享。

  金门大学教授朱侨丽作了《CES-D与MHI对忧郁倾向在不同年龄层切点的比较》的发言。她通过分析社区居住成年人的忧郁症状,并用CES-D筛查出社区居民有忧郁倾向与MHI-5的切点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了评估不同年龄组忧郁倾向的最佳MHI-5切点分数的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作了《社会保障制度要增强普适性》的发言。他认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必须要加强沟通、合作、消除隔阂与破除各种障碍。从确立社会成员平等的社会保障权益、保持法定社会保障项目适度待遇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互助共济性的三个维度进行详细阐释,并提出社会保障制度虽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甚至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更多要发挥其普适性的功能。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作了《中国式养老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的发言。他从传统养老模式、家国共责、现代养老服务体制的结构化具体分析,提出要推动中国式养老发展的方略需倡导新时代老龄文明,构建养老共同体;要以文明水平、文明境界、文明形态来审视中国式养老;要从老年友好型社会向全龄友好型社会转变;要从家国一体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视角推动中国式养老的发展。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