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正迅速老龄化,人口学者陆杰华指出,中国已从“未富先老”过渡到“慢备快老”,未来或迈入“富而过老”的阶段。
他认为,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也不容乐观,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养老保障等体系建设。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星期六(10月12日)应新加坡社科大学和《联合早报》邀请,在双方联办的“社科文化中华讲座”上发表专题演讲,解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国情和应对方略。
他形容,中国正在加速变老的路上,这个趋势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规模大:2023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近2.97亿,占比21.1%;其次是速度快:中国目前是除日本之外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人口大国;最后是高龄化:2020年底,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达3660万人。
陆杰华将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的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他形容,2000年到2020年是“未富先老”阶段,200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800多美元(约1045新元),“没富就老了起来”。
2020年到2035年是“慢备快老”阶段,即准备得慢但老得快。他认为,这是应对老龄化最困难的时期,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逐渐迈入老龄。
至于中国是否可能通过引入移民应对老龄化问题,陆杰华回答《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说,疫情前曾有相关讨论,当时许多网民反对,主要理由是他们自己还未找到很好的工作,不解为何要引入外国人。
他说,如今政策已落地,下一步是渐进式推行,具体包括分区域、分阶段实施,并在不同行业和职业探索弹性退休政策。
他认为,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也不容乐观,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养老保障等体系建设。
到了2035年到2050年,他预计中国将进入“富而过老”阶段,人们虽然更富裕,但老龄化速度更快,人口也会减少。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