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社保资讯

中央资讯 地方动态 域外传真

“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专场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源:央广网 浏览:83次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二十场,主题是:2024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持续优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老年人民生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新时代首都老龄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为向大家更好介绍本市老龄事业发展状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

  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郭汉桥先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 王小娥女士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何景涛先生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张耀天先生

  北京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 王群先生

  各位发布人将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有请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先生介绍2024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相关情况。

  郭汉桥: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由我代表北京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和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持续优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老年人民生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新时代首都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北京老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老龄事业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深改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政府各部门出台配套措施,为老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这些政策措施,一方面,全面对标中央要求,明确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市老龄工作实际出发,稳步提高我市老年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全面创新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模式”。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老年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逐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今年,继续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持向退休时间早、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加大倾斜力度。这已经是北京市连续第32次增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全市330余万退休人员,使他们更好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二是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普惠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以及其他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一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

  三是关注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服务保障。统筹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等制度。出台实施困境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政策,确保有入住机构需求的经济困难“老老人”住得起、住得上养老机构。

  第三,紧贴服务需求,创新完善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依托市场主体开展试点,探索形成了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制定“两指引、一方案和一协议”,形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验收、效能评估的管理闭环,截至9月20日,已经完成验收60家,其余40家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中。针对“老老人”和重度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照护难题,组织市场主体推出不同内容、不同价位的24小时普惠居家护理服务套餐,累计签约长期上门居家照护服务近1800单。发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今年计划建设2000张床位,目前各区已建成将近6000张,累计建设运营22000张。完善助餐服务体系,推动城六区51家400平米以上养老服务驿站转型升级、开办社区餐厅,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256家,覆盖全市3/4的城乡社区,累计服务老年人12万人,提供助餐服务2788万人次。累计为1.2万老年人完成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二是搭建全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上线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数字化平台“北京养老服务网”以及配套小程序,汇集全市养老机构、养老驿站、养老助餐点、养老人才、志愿服务、京津冀养老等海量养老服务资源,形成北京一张养老地图,实现养老服务“一网通查”,服务信息“一网展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服务诉求“一网通答”,日均访问量4.5万人次,总访问量已经接近2000万人次。

  三是狠抓养老服务质量。连续多年深入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累计签约70400份,基本实现在院老年人全覆盖,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大额预付费和非法集资等风险。

  四是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在北京养老服务网设置“京津冀养老”板块,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展示北京优质养老机构575家,展示津冀优质养老机构51家、优质养老项目58个。建立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机制,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政策协同、项目协同、人才协同、医养协同、区域协同和行业协同。

  第四,倡导友好理念,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是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东城区东花市街道东花市南里社区、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等93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二是推进“智慧助老”行动。根据老年人就医、出行、社交、购物等智能手机重点使用方向,持续开展300余场“我教老人用手机”“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活动,逐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三是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的氛围。连续14年开展“孝星”“孝顺榜样”评选命名活动,已经在全市以市政府名义命名“孝星”5.9万名,命名“孝顺榜样”140名。每年“敬老月”期间,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敬老爱老助老系列活动。

  四是创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服务模式。面向高龄、失能、独居、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体老年人,开展权益保护服务,帮助行为能力较弱的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解决委托代理以及监护问题。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连续多年开展老年人防诈骗专项行动,增强广大老年群体识骗防骗能力。

  五是助老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深化助老志愿服务模式,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各类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推进老党员先锋队、老干部宣讲团、“三新”组织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引导老干部发挥优势参与社会治理。“京彩时光”志愿信息服务平台上线一年以来,持续助力为老志愿服务,累计注册志愿者4467人,累计服务老人94300人次、服务时长2.6万小时,助老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志愿者数量稳步提高。

  第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老龄产业和老龄事业协同发展。

  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大力培养专业养老企业和机构。

  一是政策供给方面,加强政策保障与支持,通过调整优化政府补贴结构、补贴方式和补贴方向,以发挥有限财政补贴的杠杆效应来撬动整体养老服务市场。

  二是产业布局方面,围绕失能照护、医养康养、康复辅具、适老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养老服务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衍生产业,一体化发展覆盖“产、学、研、销、用”上下游产业链。

  三是设施建设方面,在确保空间布局合理、交付设施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由政府无偿提供设施,帮助市场主体从重资产运营当中解脱出来,改变市场主体投资养老回报周期长、运营难度大、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让他们轻装上阵,专注于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

  四是行业监管方面,聚焦安全质量和行业发展秩序,完善源头监管、过程监管、绩效监管机制,实现养老服务行业的良规善治。

  首都老龄事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强决心、更多举措、更大作为,扎实推动首都新时代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全市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接下来的金秋十月,是我们传统的“敬老月”、重阳节。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办,向全市老年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祝老年朋友们幸福安康,福寿绵长!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先生的发布。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北京日报记者:想请问郭局,北京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北京市也提出要改进“老老人”的服务保障,我想问一下在这个方面北京市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郭汉桥: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心。

  北京市老年人身心状况各不相同,需求复杂多元,重点应该保障哪些人群、提供哪些服务,需要深入研究。去年市委明确提出,要加强“老老人”的服务保障,本月初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就是要努力破解这一重要课题。

  “老老人”的概念是指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包括高龄失能和高龄自理老年人。这些“老老人”是养老服务的刚需之刚需,也是养老工作的重点之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老人”服务保障好了,养老工作就兜住底了。

  我们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主要思路:一是突出资源统筹调配,坚持需求导向,把更多的养老服务资源向“老老人”聚焦;二是突出发挥市场作用,加快培育品牌化、连锁化和规模化的运营主体,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好供需匹配问题;三是突出医养协同发展,打通医疗和养老衔接环节的堵点、断点;四是突出要素支撑保障,从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以上是关于“老老人”服务保障政策的简要介绍,待市民政局会同相关委办局联合发文以后,我们还将邀请记者进行政策的宣传解读。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主持人:感谢郭汉桥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北京广播电视台老年之友记者:我们了解到,金秋十月是全国的“敬老月”,想请问北京市有哪些“敬老月”相关活动?谢谢!

  主持人:谢谢电视台的记者,这个问题还是有请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先生来回答。

  郭汉桥: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

  开展“敬老月”活动,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我们的老龄事业、养老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办组织动员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和各区民政局落实全国“敬老月”活动要求,围绕“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这个主题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一是动员各界力量,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市老龄办会同市老龄委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重点对特殊困难老年人、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劳模等进行了走访慰问,为老年人送温暖、解难题、办实事。

  二是丰富文体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和各区将开展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主要有: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老年志愿服务的“银龄行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歌咏、阅读、书画、摄影等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体活动。比如“同庆盛世华诞 共建花园城市”系列主题活动,“礼赞祖国 盛世中华”75周年文艺汇演活动,第三届北京老年教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第十届京津冀“银发达人”展示活动。特别是在10月10日下午,市民政局还将在莲花池公园举办北京养老服务“家年华”活动,向老年人展示推介我们居家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为我们市场主体和我们的老年人家庭以及老年人搭建一个供需对接平台,届时欢迎广大老年人和市民朋友们及时关注、积极参与。

  三是优化为老服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在“敬老月”活动期间,市公检法系统将通过普法讲座、法律咨询、以案释法、发布典型案例、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组织开展“敬老月”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防骗、防诈宣传,提升老年人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四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敬老月”期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保局等部门将加大基本医疗保险、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老年健康社区大讲堂活动,深入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人营养改善、老年心理关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和促进,以及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普及老年常见病和慢病防治、伤害预防、应急救助、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教育等健康知识。

  五是强化宣传倡导,营造敬老爱老助老护老的社会氛围。活动期间,市老龄办将会同老龄委相关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重温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2024年度“孝顺榜样”命名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凝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广泛共识。

  以上是北京市2024年“敬老月”部分活动的简要介绍,欢迎各位媒体记者对我们的“敬老月”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谢谢主持人,刚才郭局在介绍中也提到很多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老年人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我想请问卫健委的领导,咱们后续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度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王小娥: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北京市作为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的超大型城市,我们始终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作为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遵循,构建符合老年人特点、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北京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北京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六个方面的内容。通俗说,就是让我们每个人要:生的要优、养的要壮、过的要好、老的要慢、病的要晚、活的要长,让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之旅谢幕之际走的要有尊严。北京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是要为全市的老年人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

  要说让老年朋友们能够在健康服务方面有更多的感受度,我们主要做法有这么三个方面:一是为老年人提供友善服务,二是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服务,三是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服务。

  在为老年人提供友善服务方面,我们在全市综合医院、中西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围绕着友善文化、友善服务、友善环境和友善管理四个方面持续改善老年人的就医服务。现在全市有595家医疗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达到98.7%。根据老年人大多数都是多病共存的身体特点,北京市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85%。22家市属医院实现“挂号、缴费、报销、查询”全流程掌上办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有61家医院实现了线上查询候诊排队叫号顺序,142家医院提供了快递送药业务,125家医院开设了黄昏和夜间门诊,有130家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指尖上的医疗优质服务惠及到了更多的老年朋友。

  在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服务方面,全市3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6%。市民15-30分钟的“优质医疗服务圈”进一步织牢织密。全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住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每年一次包括免费体检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延时门诊,开展缺药登记、长处方服务,通过巡诊、出诊、物流快递等方式送医送药上门,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医联体内三级医院提前2周向平台预留30%以上号源,其中专家号不低于50%,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全流程的老年健康服务。我们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87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医院是282家,有4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

  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服务方面。我们主要是针对失能、手术以后以及老年人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的服务需求,北京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转型,目前已转型完成康复医院19家、老年护理中心21家、安宁疗护中心12家。今年在年底以前我们还要再新增11家老年护理中心和8家安宁疗护中心,实现全市每个区至少要做到三个一:也就是说,至少每个区要有一家康复医院,至少每个区要有一家老年护理中心,至少每个区要有一家安宁疗护中心。我们还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全市的老年朋友们提供精准的健康服务,实现老年患者从大医院能够转得下来,从居家和养老机构能够住得进去,让我们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服务的更好这样一个工作目标。

  我要汇报的内容就是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北京市卫健委王小娥女士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新京报记者:我们了解到北京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适老化的改造,也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居住品质。咱们具体开展了哪些适老化改造,下一步又有什么工作计划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我们请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副主任何景涛先生来回答。

  何景涛:首先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老小区”改造成居住舒适、生活便利、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的“新家园”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在扎实推进本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因地制宜同步开展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完善提升小区适老化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2021年,北京市制定出台《关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几年来,《指导意见》已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落地生根。我们不仅对小区的道路、楼房出入口进行无障碍改造,增设扶手、坡道等设施,方便老年人从家门到大门安全便捷地通行;优化公共活动空间,增加休憩设施和健身器材,推进“国球进社区”等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健身场地;还统筹属地政策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在有条件的小区增加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食堂等便民服务设施,方便老年人就餐和生活娱乐。截至2024年8月,已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市属老旧小区一共是1060余个,还有600余个在施项目,惠及老年人群约150万人;改造单元门出入口无障碍设施和小区人行道坡化等约1.3万处;社会资本投资补建小区的便民服务设施20余个。

  二是聚焦居民诉求、破解爬楼难题,形成老楼加装电梯“北京经验”。老楼加装电梯作为改造提升类项目的菜单内容,因为解决了老人们“出行难”“回家难”两大难题而备受关注。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总结提炼,我们已经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加装电梯的“北京经验”,即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组织业主共同协商,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市级统筹指导、区级组织推进、街道具体组织实施、社区做好服务”的四级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三就”工作法,即“一户申请就启动、达到比例就确认、协商一致就开工”。目前,全市上下对这项工作已经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普遍共识。今年年初,我们又推出了“加梯地图”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更多老楼实现“能装尽装”,让更多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残障人士“一键直达”幸福生活。截至2024年8月底,全市已累计加装电梯4263部,受益居民约5万户。

  三是结合重点专项工作、不断扩面助推提升老旧小区适老化水平。我们以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为契机,指导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顺义6个申报区,积极推进实施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同时,结合住建部在全国开展的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推进西城小马厂社区、通州云景里社区和朝阳东方华庭社区等7个社区在“一老一小”、适老适幼等方面的建设,全力推动建设全龄友好的完整社区,成效比较显著,受到了居民的普遍好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此项工作,不断提升本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和无障碍水平,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谢谢何景涛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您好,请问本市为提升老年教育服务和社会参与质量做了哪些工作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北京市教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先生来回答。

  张耀天:感谢媒体记者关心老年教育服务。老年教育服务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您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教委的工作重点之一。

  市教委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认真践行“七有五性”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以加强政策保障、拓展办学体系、培育示范品牌、丰富资源供给为主线,持续推进本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出台老年教育相关政策、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近年来,市教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统筹部署,提出明确的任务措施,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二是建设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办学服务网络。市教委依托北京开放大学设立了北京老年开放大学,统筹指导全市社区老年教育办学,并依托社区教育体系延伸拓展老年教育办学体系,目前已经形成市、区、街乡、村社四级的办学格局。即以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为龙头,以17个区级老年大学分校为骨干,以250个街乡老年学校为支撑,以4007个村社老年办学点为延伸服务的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同时,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与北京军休老年大学、北京老年科技大学共同发起,联合社会组织、相关院校、养老机构、企业等60余家单位成立老年教育协作会,推进老年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培育老年教育示范品牌、提升办学服务能力。市教委组织专家研制出台了《北京市老年学习示范校服务能力建设指标》《北京市新时代老年学习共同体评估指标》,指导全市老年教育机构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引导更多院校和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已累计评估认定三批65个市级老年学习示范校和一大批老年学习共同体。

  四是搭建老年教育展演平台、促进学习成果交流。市教委指导北京老年开放大学连续举办三届“熠·京秋”北京老年教育文化艺术节,面向全市老年人群征集各类原创展演作品,涵盖歌舞、演奏、模特、书法、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线上展览与线下展演相结合,集中展示老年人群的学习成果和精神风貌。例如,2024年第三届活动征集作品总计1561项,共有200余家单位组织老年人参加。

  五是优化老年教育服务模式、拓展办学服务范围。市教委指导北京老年开放大学组织开展“智慧助老”和“学养京城”系列活动。“智慧助老”重点面向社区开展线下活动,围绕智能手机应用、老年人防诈骗、心理健康咨询等内容,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形式为老年人授课,每年组织40多场活动、8万人次参与。“学养京城”主要面向养老机构开展公益直播课活动,内容涉及脑力锻炼、音乐养生、防诈宣传、京剧赏析等,全年累计参与17万人次。

  六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丰富老年学习资源。市教委积极打造数据驱动、跨界融合的终身学习平台,建设了“京学网”“北京市学分银行”等平台,组织开展了学分银行助推老年教育试点工作,已累计为1.5万余名老年学习者开立个人学习账户,认定老年教育积分超过12万分。

  下一步,市教委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市委全会精神,不断推进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质量,为全市老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主持人:谢谢张耀天先生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解放日报记者:谢谢,目前我市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形式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谢谢!

  主持人:谢谢解放日报的记者,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北京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王群先生来回答。

  王群: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我们国家的《法律援助法》规定,老年人是属于国家法定的可以享受法律援助的人群,所以我们老年人也是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北京市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街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法律顾问,以及各级公证机构等来获得相应的法律服务。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多年来持续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从专项服务援老、公证服务惠老、调解服务助老、普法服务护老,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我想介绍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开展“敬老月”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也就是我前面说的专项服务援老)。年初我们将老年人列入重点群体公共法律服务专项活动计划当中,依托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就是我前面说到的市、区、街(乡镇)和社区。还有北京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北京法律服务网等载体,结合“敬老月”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在消费、理财、保健、房产等老年群体易受侵害的风险领域开展法治宣传,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依法为老年人实施法律援助。对确因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申请法律援助服务的老年人,我们可提供电话预约申请和上门服务。

  2023年至今,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6988件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达到300余人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老年人涉及房产、遗嘱、继承、人身损害等法律咨询达到3.36万余人次。

  二是推动普法宣传(也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普法服务护老)。利用“北京普法”微博微信,“京司观澜”“北京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制作普法宣传挂图,覆盖全市7000多个社区、村,营造出关心爱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2023年至今,“北京普法”微信微博推送《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预防养老诈骗、继承、赡养、遗嘱、公证等老年人等相关推文达到220余条,总阅读量达到161万次。

  三是指导做好人民调解(也就是我前面说的调解服务助老)。发挥村(居)、街乡镇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普惠便捷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与专业化相结合的调解服务。比如说延庆区组建了“老干部海陀山人民调解专家咨询志愿服务队”、石景山区组织人民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参与“老街坊”议事会,充分发挥我们的名牌(节目),我们和北京电视台合作的第三调解室的作用。第三调解室有专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有我们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性质组织的专业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调解服务的获得感。

  2023年至今,我们的第三调解室平台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达到200件,其中涉及老年人权益相关的继承、赡养矛盾纠纷就达到了166件。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婚姻家庭纠纷5490件,其中涉及老年人权益相关的继承纠纷达到1687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窗口调解涉老纠纷126人次,主要涉及婚姻到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和损害赔偿,这方面和老年人相关的一些纠纷。

  四是持续做好公证服务(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公证服务惠农)。突出公证的公益属性,为落实《司法部 民政部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全行业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组织全市公证机构开展公证敬老服务月活动,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服务、与养老机构共同打造“公证+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开通办证“绿色通道”等服务举措,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依据《北京市公证协会公证公益法律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公证协会关于在公证行业开展法律援助的工作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持续减免特殊群体的公证费用,提供优质公证法律服务。

  2023年至今,全市公证行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为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达到4700余件,累计减免公证费用达到180余万元。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群先生的回答。

  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各位记者、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