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24年9月7-8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韩国社会政策学会、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八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幕式上,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成、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日本社会政策学会会长菅沼隆、韩国社会政策学会会长代表(延世大学教授)崔荣骏、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北京局)局长李昌徽、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赛巧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教授主持。来自中(含港澳)、日、韩、德、法、比等国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中央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社会法研究所等9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等的14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致辞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第十八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各位与会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此次论坛对于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他还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性,强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他期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在此次论坛上深入讨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建议。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成致辞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成先生在致辞中指出,社会保障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福祉至关重要,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社会保障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尤其在养老金和医保覆盖面实现了“全民保障”的目标。他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是推动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表示,通过社会保险省级统筹、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和医保支付改革,广东省在保障外来劳工社会融入和提高医保效益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他认为,技术进步和社会结构变迁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挑战,呼吁学术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致辞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向与会的各国代表表达了欢迎与感谢。他指出,“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作为一个稳定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自2004年酝酿、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届迄今已历20年,这二十年一起见证了全球社会保障特别是东亚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中国更是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发展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本届论坛主题为“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旨在立足于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探求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有效协同并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这一制度成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永续保障。他进而指出,过去二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全球格局的深刻变化,正在遭遇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数字化转型、就业形态多样化等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当今世界乃至各国内部的财富创造与财富积累格局正在被重构,社会保障如何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实现新格局下的社会共享,如何在各种新挑战下继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平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的重大议题,只有不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他还指出,中国已经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轮改革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制度建设是新一轮改革的主线。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经历前一轮改革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也必定要从以往长期的试验性改革状态进入以全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的新发展阶段,未来五年将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现行制度安排的实践效果,在进一步厘清底层逻辑、遵循基本规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条件下,通过清除新自由主义的深厚影响、矫正含有私有化元素和市场交易做法的制度性缺陷,弥补制度性缺失,促使现行制度安排走向全面优化,最终确立符合客观规律、适应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他还强调,中国需要向欧洲等国学习,但面临的新挑战更需要创造出自己的新经验,这次会议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凝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共识。
日本社会政策学会会长菅沼隆致辞
日本社会政策学会会长、日本立教大学教授菅沼隆在致辞中指出,在过去20年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都取得了显著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也有所完善。然而,三国都面临社会不平等和出生率下降的问题,这将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他解释了“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的区别,指出前者起源于德国,是维持阶级秩序的工具,而后者的起源更加复杂,受到俄国革命、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的影响。美国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保障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强调,二战后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压迫,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的目标逐渐转向促进个人独立和社会融入。在当今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社会保障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和保护人力资本。他期待本次会议能够激发更多推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创新想法。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崔荣骏致辞
韩国社会政策学会会长代表、韩国延世大学教授崔荣骏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第18届社会保障国际学术大会顺利召开的祝贺以及对主办方的感谢之情。他指出,目前世界正处于大转折时期,是未来5-10年形势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在韩国,国内外的矛盾也正在加深,流感、病毒、气候变化对国民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让人口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和老年照护都处于未知状态。在这个时期,学者们能一起对社会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很有意义的。他表示,社会保障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能强迫个人牺牲自我利益,国家不能为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强迫个体牺牲,因此,“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题的讨论重点应放在社会保障如何让所有个体都能过上可持续的生活。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北京局)局长李昌徽致辞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北京局)局长李昌徽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于2004年由中日韩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发起,如今已成为专家们定期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地缘政治紧张、误解加深的世界中,与会者间的情谊弥足珍贵。他指出,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挑战:新冠疫情暴露出人类和社会制度的脆弱性;气候变化方面,若不采取严格行动,全球升温1.5摄氏度阈值可能在未来几年被突破;部分国家还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快速技术变革带来的公平问题等。国际劳工组织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1.3指标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社会保障政策在减轻极端气候影响、促进公正转型等方面的作用。他指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虽起源于工业革命1.0时期,但在当前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中,其为防范生命周期风险、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经济转型的作用更加凸显。他认为,尽管社会保障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时常受限于财政空间与投资不足。他表示,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成就举世瞩目,建立了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并决心深化改革。未来,国际劳工组织将与中国及欧盟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助力解决相关问题。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赛巧致辞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赛巧先生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参与论坛的喜悦。他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与中国当前的主流政治经济理念相符,也契合全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长期努力。他强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务实的方式识别需求并制定策略,以确保社会整体利益,而跨国交流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的实践。他认为,全球正面临着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和技术工人短缺等挑战,全球化放缓和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疫情期间女性和年轻人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他以德国为例,讨论了其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和改革,包括退休年龄调整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他表示,政府有责任建立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主持主题报告会
在随后举行的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教诚,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武川正吾,国际劳工组织总部社会保障司社会政策处处长克里斯蒂娜·贝伦特分别作了题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保障改革”、“资本主义的三重危机和新自由主义的没落”、“国际论坛的20年,社会保障的20年”、“气候行动和公正转型提供全民社会保护:即将发布的国际劳工组织《2024-2026年世界社会保护报告》的主要结论”的报告。大会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主持。
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在题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保障改革》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类当前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之中。与前三次科技革命相比,此次革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突破为标志,影响深度和广度覆盖所有行业与生活领域:生产方面,此次科技革命减少人力依赖、催生新产业与新职业、丰富就业形态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更大失业问题;生活方面,革命将带来健康风险的变化,如寿命延长、疾病谱变化等,并加剧社会不平。在此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迎来社保基金筹资水平提升、社保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新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公平性、充足性和可持续性的严峻挑战。公平性挑战方面,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使传统社会保障不适用于新业态,需调整制度确保公平;充足性挑战方面,个体风险变化使传统社会保障难以满足新需求,需完善制度应对;可持续性挑战方面,基金收支变化使传统社会保障难以实现新稳态,需调整体系结构以适应。他强调,为有效应对挑战,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应秉持着公平性、效率性与可持续性原则进行战略变革:公平性上,提高统筹层次是关键切入点,需谨慎选择统筹方式;效率性上,从目标、保障水平、治理等角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协同推进制度改革;可持续性上,聚焦改革筹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考虑引入个人保障计划与推广非缴费型救助制度,探索改革新思路。
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教诚发言
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教诚在题为《资本主义的三重危机和新自由主义的没落》的大会发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历经中上资本主义(16世纪)阶段、产业资本主义(18世纪)阶段后发展至福利资本主义阶段。在福利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早期资本主义虽创造大量财富,但分配不均。经济危机后,凯恩斯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二战后社民主义福利国家进入“黄金期”,后期经济危机使其面临质疑与重组,新自由主义理念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面对政府过度干预,强调“去规制、紧缩、自由市场”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复兴,福利国家按“新自由主义”原则发生变化。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和社民主义,核心在于强化市场原则、限制国家角色。他提出,以新自由主义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扩张导致了三重危机:不平等方面,新自由主义秩序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使财富集中于富裕阶层;社会再生产方面,危机表现为出生率低迷与照顾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父权制与性别压迫导致照顾责任转嫁等;生态危机方面,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巨大,尤其是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导致的气候变化。他表示,即使新自由主义秩序已解体,但这三重危机依旧存在且相互联系。资本主义通过剥削、搭便车和掠夺导致不平等,贬低再生产,破坏了生态基础。因此,为了实现“非改良主义改革”,需实行具体政策的组合,以团结为基础构建对抗霸权的新模式。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武川正吾发言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武川正吾在题为《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回顾与展望》的大会发言中回顾了2004年响应郑功成教授发起创设论坛的背景与历程。他指出,自2005年9月举行第一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以来,该论坛已历经了20年。他对该论坛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发展情况予以比较分析。他指出,在对中日韩三国比较时需关注两点:其一,与西欧英德法三国在面积、人口以及经济规模方面具有的相似性不同,中日韩三国规模差异较大;其二,尽管三国同处东亚地区,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相通之处,但在现代化进程以及传统社会结构方面却有明显差别。他表示,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的发起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的提议,此后的各届论坛主题深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彰显了各国的特色,例如日本的特色是人口老龄化,韩国的特色是社会风险的变化,中国的特色是经济与可持续性。他强调,在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举办的20年间,中日韩三国的社会保障发生了巨大变化。韩国在公共救助、年金、医疗、照护等领域不断扩大覆盖范围,确立了普遍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范围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也开始试点。而日本自21世纪以来在社会保障方面呈现出紧缩趋势,但在预防虐待以及福利服务中的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于未来,他认为中日韩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走向趋同,也可能出现发散,目前这仍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未来的变化难以预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将由年轻一代肩负重任。
国际劳工组织总部社会保障司社会政策处处长克里斯蒂娜?贝伦特发言
国际劳工组织总部社会保障司社会政策处处长克里斯蒂娜?贝伦特在题为《为气候行动和公正转型提供全民社会保护:即将发布的国际劳工组织<2024-2026年世界社会保护报告>的主要结论》的大会发言中指出,此报告是国际劳工组织定期发布的旗舰报告之一,大约每三年发布一次。该报告阐述了全球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理念相匹配。她指出,社会保护在当今社会意义重大。随着气候变化、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三重危机日益严峻,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她表示,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社会保护,从本质上讲都是国家体系的一部分,包含社会保险与税收资助福利等措施,旨在实现全民社会保障。她指出,当前全球社会保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保护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它涵盖不同的福利组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起到保护作用。社会保护还能通过减少脆弱性、预防贫困以及构建应对冲击的能力等方面,助力人们适应气候变化与工作转型。此外,她强调在政策制定中需考虑现存的不平等现象,应确保现有政策体现性别平等、包容残疾人等理念,努力实现全民社会保护,确保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
从9月7日下午至8日下午,第十八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举行了养老金、医疗保障、贫困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等多个分论坛及青年论坛和亚欧对话会,来自各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围绕分论坛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关分论坛信息将另行发布。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后疫情时代,所有国家都正面临经济不稳定增长的挑战,并因经济增长乏力、政府财力紧缩而在应对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挑战时,更加审慎地权衡公平与效率、分配与增长、可及与质量等多维政策目标。当前,人口深度老化持续,家庭生育意愿低位徘徊,生产的自动化升级和经济的数字化、平台化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退潮,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巨大,且容易诱致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性风险。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基于变革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历程的新特征,推动政策范式转变,优化筹资与待遇等政策参数,以达致财务稳健,实现功能转型,增进干预效率,进而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紧迫政策议题。参会专家学者秉持上述问题意识,广泛讨论了人口结构转型、劳动力市场变迁、生产体制变革等经济、社会以及制度结构变迁,对公共养老金政策、长期照护政策、医疗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的挑战,以及相关改革应对措施的经济社会影响。
“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武川正吾、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渊明等中、日、韩一批知名社会保障学者于2004年发起创设的一个社会保障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自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届论坛以来,它已在中、日、韩三个国家轮流成功举办了17届。
参会代表合影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