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社保资讯

中央资讯 地方动态 域外传真

一项涉及共同富裕的民政领域改革

发布时间:2024-08-26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451次

     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扎实推进“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12345”模式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近日,记者赴杭州采访,深入了解杭州市民政局在推进“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中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7月中旬,浙江省杭州市发布全省首个《“弱有众扶”体系建设规范》,从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弱有众扶”体系,为建设实施更加全面、科学、规范的救助帮扶体系提供标准参考。这是杭州市“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的成果之一。

  据杭州市民政局局长李一青介绍,“弱有众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杭州救助和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1年8月,“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入选市级第一批共同富裕试点;2022年6月,杭州市“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作为市本级唯一的省共富试点,杭州市创新探索共同富裕社会救助领域的有效路径。

  数字赋能,实现“弱”的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让政策精准找人、让困难群众少跑腿,成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新要求。尤其是在“浙里办”应用程序上线后,困难群众申请救助从“只跑一次”发展为“一次不跑”,更加便利。

  随着链接的救助资源增加,基层救助工作压力大、效率偏低的问题凸显。为此,杭州市民政局在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平台,多渠道归集困难群众信息,建立低收入人口库,利用数字手段对监测对象进行风险研判和分级预警,并在触发预警后,自动分析、归类并生成帮扶建议。

  记者了解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平台归集17个部门、54项数据,在低保、低边、特困等对象基础上,重点聚焦“救助退出、新申请未通过、临时救助、主动发现、其他部门救助”五类高风险对象,以辖区户籍人口为基础,通过走访排摸、主动申报、数据共享、大数据比对等渠道归集困难群众相关信息,形成杭州市低收入人口库。目前,系统实时监测在册对象8.3万户、非在册对象14万余户,共计40余万人。

  在此基础上,该系统从对象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财产情况、支出情况、就业情况和其他情况7大维度、50余类指标体系、100余项数据字段,架构了低收入家庭抗风险能力赋分模型,将监测对象按照90分及以上、60分到89分、60分以下,划分为不同抗风险等级。当监测对象发生重大疾病、家庭成员新生或死亡、残疾等级变更等监测数据变动时,触发产生重要和一般两类预警,同时智能分析研判困难程度、致困原因和需求类型,形成家庭精准画像,自动生成帮扶建议。系统还可以通过低收入群体地理分布图,查看预警对象家庭救助服务需求、位置、抗风险能力强弱等基本状况,便于链接服务资源,提供精准帮扶。

  据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伊曙花介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系统的实践,推动杭州社会救助实现了覆盖群体从“在册对象”到“潜在对象”、监测手段从“事后救助”到“事前预防”、保障范围从“保生活”到“全面扶”的三大转变,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帮扶资源统筹、优势互补、高效融合的新格局提供了实践路径。目前,杭州市社会救助覆盖面从全市户籍人口的1.4%增至4.7%,为2.5万个触发预警的家庭提供了救助帮扶,切实提升了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资源统筹,畅通“有”的服务链

  线上发现困难群众并确认后,线下的救助帮扶政策落地,需要有阵地、有组织、有人做。杭州市民政局把各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助联体)作为“弱有众扶”的载体,创新打造“12345”模式助联体。其中,“1”是指党建引领,“2”是指线上供需匹配与线下帮扶落地双线联动,“3”是指助联体县、镇、村三级联动,“4”是指建立场地、人员、服务、资金四项标准,“5”是指合力汇聚、资源统筹、力量培育、场景体验、救助窗口五项功能。

  “助联体的建设也因地制宜,比如西湖区助联体就建在西湖区街道办事处,上城区采荷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和老年餐厅在一起,萧山区的一部分村级助联体服务点则和幸福增收基地一体,淳安县打造了移动助联体等。”杭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胡军平介绍,助联体多元空间融合的特性为社会救助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往,受服务设施条件、服务提供者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救助服务在专业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上有所欠缺,但助联体集聚了政府和社会不同服务主体、党群服务中心和慈善基地等不同空间的能量和优势,大幅提升了救助服务供给水平。目前,全市有助联体(站、点)3400多家,汇集帮扶项目资源2600余个,精准匹配困难群众需求14万余个。

  “属地镇街收到系统预警信息后,通过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方式完成核查处置。按规定,一级风险对象是重点预警,要求3天完成;二级和三级风险对象是一般预警,要求7天完成。”胡军平向记者解释了救助流程,“线下以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对符合救助认定条件的,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系统直接转介救助‘一件事’联办,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7大类16项政策保障;对不符合救助标准但有帮扶需求的,转介到助联体,提供环境改善、精神文化、发展支持等9大类31项帮扶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250余家社会组织等团体入驻助联体,拓展了杭州市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救助帮扶的渠道,有效满足了困难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填补了政策救助的空隙,促进了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高效衔接。随后,杭州市民政局将发布《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运营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进一步明确助联体怎么建、谁来建、服务谁、标准是什么等问题,确保助联体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多元助力,发挥“联”的效用

  杭州市助联体的服务对象明确为“五型”困难群众,即兜底型、支出型、急难型、发展型和关爱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五型”困难群众共有40余万人,其中兜底型9万余人、支出型2.7万人、急难型0.6万人、发展型28万余人、关爱型6.7万人。占比最大的发展型困难群众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在册救助对象、非在册动态监测对象、易致贫返贫对象等,需高度关注、重点帮扶。除政府救助外,需要更多的资源补充进来。

  为了破解救助力量参与不充分的问题,杭州市民政局健全“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共助机制,通过链接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将助联体与民生综合体、慈善基地等共建共融,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帮扶。

  以拱墅区助联体为例,该区开展“春风里”幸福超市项目,打造集困难群众慈善救助、爱心物资募集义卖、慈善公益志愿服务、慈善文化宣传营造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运营平台。该平台可提供配送、代买等一系列服务,月均服务5000余人次。拱墅区“四级救助圈”家庭作为“春风用户”,可凭“春风点数”在幸福超市领取米、油等保障物资,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项目实施以来,幸福超市惠及困难家庭4799户,累计发放物资35万余件。目前,全区18个街道助联体均已具备幸福超市功能。

  记者了解到,在党委层面,杭州市通过搭建“爱心驿站”,链接全市70余万名党员和4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完成困难群众微心愿37万余个。在政策层面,市委、市政府出台《杭州市“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关于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援助力度推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方位统筹实施救助保障政策。在部门层面,市民政局联合人社、残联等部门,探索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摸排形成3600个储备岗位,连续两年开展“双低双岗”就业促进行动;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托区县资源优势,打造手工业、电商培训(就业)、农村种植(养殖)等多种模式的幸福增收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幸福增收基地100家,帮助180余户困难家庭增收700余万元,让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在社会层面,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培育孵化救助类社会组织700余家,设立救助类慈善信托11亿余元,打造“善居工程”等品牌项目30余个。

  今年是杭州市“弱有众扶”改革试点收官之年,全市现有14家区县助联体、192个镇街助联体服务站、3222个村社助联体服务点,提供9大类31项帮扶服务、汇集帮扶项目2600余个,不仅兜底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助力困难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试点成果,市民政局还将举办“弱有众扶”改革成果展示,同时开展“百千万”助力共富行动,全力打造“帮一帮”救助服务品牌,为杭州争当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贡献社会救助力量。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