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崇德向善,深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发展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事业,离不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最近几十年,我们大力学习西方慈善公益理念、理论和方法,注重慈善组织的生存发展,关注募捐额的增加,却逐渐疏离了慈善的本原和初心——释放善意、感知善意。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诈捐、骗捐、套捐等不良行为,正在损害人们对公益慈善行业的信任。如何让善意不被辜负,更好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摆在公益慈善行业面前必须要解的一个题目。
回到“善意”的初心,可以成为解决目前困境的一把钥匙。
“善意”的发光体
慈善的初心是去释放“善意”、感知温暖。这意味着发出“慈善之光”首先要存在一个光源、一个蕴含能量的发光体,才能由内而外、由近向远发光发热,古今中外皆如是。从事公益慈善的每个人、每个组织,便是这样一个大大小小的发光体。
而这样的发光体,必须牢牢守住“善意”的本原,把自己建设好。如果没有发光的能力,又如何去帮助他人,释放“善意”?慈善行业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恰恰在于自身的能力不足,而又承接了外部过多的资源。这容易造成“力小而任重”的局面,行业乱象也就随之而来。
要建设好“善意发光体”,必须把握住“善意自愿”的原则,这个“自愿”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善意是自主决定的。一个发光体要不要发光,是由发光体“自愿”决定的,外界不能强求,也不能胁迫。
第二,善意不是必须的。对于发光体来说,“自愿”意味着,慈善不是必选项,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如果要做,那就只能做加分项,不做减分项。如果减分,不如不做。
第三,善意是可以激发的。引发“自愿”的善意,可以辅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但在使用时,必须确保它们不会喧宾夺主,不会偏离慈善的本质。
在建设慈善“发光体”的过程中,问题往往容易出在方法和工具层面。比如配捐,本意是要影响和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激发“自愿”善意,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需完善规则、修补漏洞,之后再回到帮助社会变得更好的初心。
最近公布的2024年99规则,更加清晰地体现了这种思路。对普通用户而言,平台设置了5000万元配捐,鼓励多数人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多次小额捐赠,激发人人参与公益的善意。同时,设置一亿元配捐金额用于支持那些长期参与公益、已经有“善意自愿”的用户。
按照“善意自愿”的原则建设好“发光体”,公益慈善行业就有了坚实的地基。
“善意”的生态系统
公益慈善行业,是由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善意发光体”构成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面,每个“发光体”根据各自积累的不同优势、资源,进行分工、合作。不同的发光体聚在一起,不一定需要每一个组织时时刻刻都发光,但至少合在一起要形成帕累托改进。唯有如此,才能照亮整个公益慈善系统的空间。
放在构建“善意”生态系统里,我们对“发光体”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发光体”要练好内功。要做好自己服务能力的提升,守正创新,去更好地释放善意。不同组织能力、优势不同,分工责任亦有不同。规模化开展活动的发光体承担的责任更大,更要做好自身组织能力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建设。
第二,“发光体”要做加分项。一次次发光汇集善意、逐建立信任。建设不易,重建更难,要每个发光体秉持敬畏之心、爱护之心,稳中求进。遇到困难、拿不准的时候,可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等补齐短板、厘清方向再上路。不能操之过急,勿以恶小而为之,酝酿有可能让生态系统毁坏、倒退的新风险新问题。
第三,“发光体”要接受他律。“发光体”的建设不能光靠自律,还需要外部的约束,要有规则去遵循。基本的规则方向该是激励、支持正向加分的发光体,严格惩罚搞破坏的“吞光体”,让行业保有对慈善的敬畏和爱护之心,以及对公益慈善伙伴的尊重之意。这些规则应成体系,不仅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行业内部的自律和治理规则。
承担起责任的“发光体”,通过一次次发光发热,一点一滴累积信任,不断构建起“善意”的公益慈善系统,大众才会相信自己的每一份“善意”都不会辜负。
99公益的观察样板
腾讯的“99公益日”可以作为一个中国公益慈善“善意发光体”的观察样本。今年是99公益日诞生的第十年。过去十年,在99公益日的平台上,腾讯为许多个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光体”搭建起一个平台。每年的99公益日,这些“善意的发光体”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光源,对外发光发热。
在99这个善意的光源影响下,中国互联网公益已经融入中国人的平常生活,人们的善心被大大激发出来了。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公益参与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通过微信支付等便捷支付手段的普及,从一小部分人做公益,到很多人都可以做公益;公益的门槛大大降低,从大额捐款到捐一块钱也可以做公益;场景得到拓展,除了捐钱,也可以出力,跑步等日常行为也可以成为参与公益的方式;公益议题不断丰富,从原来的医疗健康,到低碳、城市社区、动物保护、环境等可持续项目;获益人群范围扩大,环卫工人、自闭儿童……中国社会更多人群成为互联网公益的获益人群。
历经10年发展,99公益日从无到有,从有到现在的越来越好,从追求募款金额,走向行为改变、认知改变……中国人的点滴“善意”,通过科技汇聚起来。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99公益日从“善意”出发,不断引导平台上的“发光体”更好地健康发展。
过去十年,腾讯每年都在压力之下为99公益日制定规则。每年规则公布之后,也会引起部分质疑。来年迭代优化,周而复始。回顾99规则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之路。
今年的99规则倾向于长期健康参与公益的用户,鼓励优秀的慈善组织;加强技术力量,尤其是引进AI技术,增强风控体系建设;严控活动参与门槛,将有过不良行为的项目和组织排除在配捐之外;鼓励公益组织健康动员,促进行业长远发展。这些规则的调整,为“发光体”能够更好地释放善意提供了基本保证,护航整个公益慈善系统行稳致远。期待新的规则产生新的正能量。
从99公益日的观察样板中,我们可以看到,伴随99公益日,中国公益慈善之光从一个个“善意的发光体”不断组合排列出一个个“善意生态系统”。从“发光体”到“生态系统”,只有让“善意”的理念牵引着公益慈善行业的每个参与者,才能保证每一份“善意”都不被辜负。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