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热点

2024年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年会暨经济波动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学术研讨会在常州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秘书处 浏览:200次

  2024年6月1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和常州大学共同主办,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常州市行政学院)、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和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 “2024年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年会暨经济波动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学术研讨会在常州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社保福利与国家发展联动再认知”为主题,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云南大学、常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及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围绕着经济波动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世界格局调整期和新国际政治经济变局时代的社会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灵活就业条件下的社会制度应对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与会嘉宾合影

  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为研讨会致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海军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薛冰在致辞中代表常州大学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与会并祝贺会议的顺利召开。他指出,世界正处于重要的变革期,既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出现裂痕、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日趋严峻、生产技术和人口结构等人类世界的基础构成均发生根本性变动。人类世界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既带来了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发展的需求,也冲击着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营。在此背景之下,召开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波动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及特定情势下各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营特征、发展动向和趋势,有助于为我国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波动、建立健全可持续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有益思考。

  周弘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关于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讨论中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是一个核心问题。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之中,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型态、以及地缘政治的回归都为社会保障制度带来诸多挑战。首先,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制度,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不仅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其次,在具有共性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发展起不同的、具有个性化的保障模式,应对共同的挑战不同模式国家的应对方式不同,这与其内部的政治利益的组合有关,也受到主导观念和公共舆论的影响。第三,地缘政治的回归导致了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的碎片化,并在事实上强化了民族国家体系,这将直接影响各国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例如,为了调动民族主义情绪,全面基本收入等均等化的福利支出的重要性将会上升。

  丁纯在致辞中表示,期待通过会议交流,可以将国际上各国社会保障如何应对经济社会波动的经验教训,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保制度改革完善中来,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其中上半场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浚主持,下半场由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马继迁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林义在大会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关于数字经济时代社会风险的变化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思考。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社会风险,包括数字经济与老龄社会风险叠加造成的长寿风险,新型的就业方式、用工形式和收入获取方式在重新定义失业风险,税收制度受到冲击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可持续性,等等。同时,数字经济也给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更加精确地定义社会风险、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社会保障的管理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方面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他进一步支出,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社会保障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下进行打补丁式改革来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具有局限性,应该注重基于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度重构和基础理论创新。

  丁纯教授在大会发言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最近的两次重大社会和经济危机(新冠疫情及能源危机)期间在社会保障领域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新冠疫情期间,欧盟成员国普遍在就业领域采取措施改善失业保险、推行工作保留计划;在医疗领域改善病假福利和病薪计划、扩展医疗保险覆盖疫苗接种和远程医疗;在收入支持领域加强最低收入计划和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同时,欧盟层面也通过推出相关举措,协调各成员国针对疫情的社保举措。由于能源危机的性质不同,在能源危机期间欧洲国家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能源价格的波动对脆弱群体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措施为目标群体提供收入保障,支持就业。危机期间,欧洲四类社保子模式的国家中具体的政策措施不同,体现了在共同的危机之中各不同模式应对方式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尽管两次危机应对中,欧洲国家社保支出明显增大,但其降低危机冲击,维护民生的社保举措成效明显。

  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涛教授分享了他关于后工业化时代的生态主义社会保障的思考。当前的 “生态大转型”正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转型模式,波及到各个经济体和产业领域。与之相对应,在社会保障领域出现了关于“生态福利国家”的学术讨论,指出社会保障在生态大转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应对生态风险社会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则可以起生态能促和生态塑造的功能。尽管福利国家发展目标与生态社会的目标相较更多处于对立面,不能否认福利国家制度具有能动地塑造生态目标的潜能,有可能与生态国家相结合,实现在21世纪福利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许艳丽教授系统地介绍了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俄罗斯是一个转型国家,经济发展一度经历各种危机,其在加强居民社会保护、社会和医疗救助保障、国家就业支持方面的政策表现出俄罗斯作为转型国家的比较优势,为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年俄发展的优先事项包括减少贫困、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医疗和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并将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领域的投入其中,最大支出项为儿童和生育支出,努力提高生育率。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天副局长介绍了常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的实践经验。常州市首先确定了集体补助实施的执行原则: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与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低水平起步、资金来源与决策程序合法,同时提出“低水平起步,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价值导向和“一村一策”的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集体补助工作的开展,首先,先行先试,由点及面推动集体补助全市铺开;其次,通过补助激励提高群众自我保障意识;最后,逐步扩大集体补助的覆盖面。未来集体补助工作需要解决两个“不平衡”的问题,即村与村之间、以及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不平衡,以推动集体补助的工作的全面展开。

  分论坛一是“先行案例研究圆桌论坛”,刘涛教授主持了论坛,并对各位发言人的发言做了简要的点评。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彭姝祎研究员介绍了法国近几年的社保改革趋势,指出法国政府进行了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为主的退休制度改革,同时为关照弱势群体,降低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配套出台了允许“长职业生涯者”提前退休、提高最低养老金等措施;阶段性评估报告表明,延退的结果尚未可知,但配套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失业保险进行了改革,收紧了领取资格,降低了保险金额,评估结果表明,这些紧缩性措施在加速失业者特别是青年失业群体再就业步伐的同时,有将他们困在短期、临时性就业中的趋势,与改革“实现可持续就业”的初衷背道而驰;改革的整体趋势是福利紧缩,主要目的是削减赤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灵凤分析了欧盟对成员国福利国家制度改革产生的影响,指出欧洲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体化是欧盟内部机构、成员国以及不同党团长期政治力量博弈和政策方向塑造的互动过程。欧盟在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体化进程也与欧洲经济发展紧密嵌套,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进入欧盟的议事日程,原本属于民族国家权能范围的福利国家改革提到欧盟治理层面。从里斯本战略、欧洲2020战略、社会投资一揽子计划到欧洲社会权利支柱,随着欧盟在社会政策领域的权能不断扩大,一体化机构不断生成,欧盟机构充分利用历史机遇,为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法律框架,协调各国社保体系,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和稳定就业提供社会权利支柱支撑,将欧洲社会一体化进程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芳从德国长期护理保险角度分析了俾斯麦模式的延续和创新。她对于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建制过程的深入探讨,阐明了德国社会保险模式得以延续的深层动力及其制度创新。其强调当代福利国家的扩张与紧缩都受到具体情境的约束,福利国家的当前发展需要新的社会理论阐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吕茵分享了全民基本收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她在发言中介绍了针对全民基本收入的争论,作为一项提供社会保障的备选政策方案,支持者认为它将消除贫困、保障自由与社会正义、推动社会进步,而反对者则担忧其融资压力大、减少工作动力、导致经济衰退。全民基本收入实验已在芬兰、印度等有过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展开,显示出不错的效果。如果在中国推行全民基本收入,需要先行试点,在政策制定的过程充分考虑融资、管理、逆向激励等方面的挑战,把握好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并且把生产劳动当作价值取向,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研究》杂志副编审齐天娇分析了欧洲右翼民粹政党的社会福利政策主张,近些年,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将议题扩展至社会经济领域,提出排斥移民享受社会保护的福利沙文主义政策,进一步满足了中下阶层对于扩张本民族民众再分配制度的诉求。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福利沙文主义立场与其运用选票寻求策略回应选民关切和以身份认同为前提寻求执政或组阁有关。由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福利沙文主义政策与主流政党存在议题竞争,因此,为了防止选民流失,主流政党进行了适度的政策调整。虽然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此外,乌克兰危机和新技术革命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西欧国家的政党政治架构。

  分论坛二是“社会保障发展趋势论坛”,由许艳丽教授主持,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戴卫东点评。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春荣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英国福利长期削减的主要举措、动因及其影响》,他指出,英国的福利削减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西方发达国家所罕见。其削减手段包括降低福利待遇、缩短领取期限以及收紧资格标准等。这带来的后果有,导致社保中家计调查型救助的占比日益增大,等待治疗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指标出现下滑。由于经济低迷和政治右倾思潮影响,预计福利削减的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期。

  张浚研究员从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关系的变化着手,分析了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和非正规就业的不断增长,雇主提供医疗保障的动力不断缩减,原本与就业和雇主深度绑定的医疗保障方式受到挑战。自奥巴马医改以来,美国政府通过补贴劳动者个人购买医疗保险和扩大医疗救助计划覆盖面的方式,来应对日趋严峻的疾病风险,增加了政府的责任和支出,加大了政府在医疗保障领域的兜底责任。

  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王雯系统地介绍了老年就业友好型支持政策的理念、框架和国际经验,她指出,如何实现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及自我认同、保护老年人劳动权利及合法利益、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是世界各国当前的重大社会议题,各国纷纷采取老年就业友好型支持政策,以尊重老年人就业和退休选择,认可老年人劳动价值,对老年就业者的劳动报酬、职业安全等权益予以保障,对具有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适当的技能培训、信息介绍、法律援助服务等内容的一揽子支持政策。就各国实践来看,创建老年就业友好型社会需要系统、全面、友好的支持政策体系,平衡老年就业和其他利益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多维、灵活且独立的退休制度。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范绍丰分享了关于如何实现医保公平适度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医保的公平适度发展应该关注覆盖对象上的普遍性、筹资上的精算公平性和待遇上的基础普惠性三个方面,并满足巩固扩展脱贫成果、增强收入再分配功能、持续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医保省级统筹等现实需要。为此目的,应该从理念、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等方面入手,强化医保的公平适度发展。

  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吴子明的发言,聚焦于青年群体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型过程。他从“生命历程”理论出发,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生生命历程面临着转变,需要整合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种社会政策以回应中国大学生生命历程的变化,如学生资助、在校婚育、健康照护、职业发展等;并以更加整合与灵活的政策来以应对大学生变化的生命历程,如整合大学生社会保障,包括资助政策、勤工俭学、健康保障等;规划好教育向职业的转衔。针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群体,应完善研究生的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其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分论坛三为“日本案例研究圆桌论坛”,由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校委、教育长李红利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继元在题为“日本的家庭照护悲剧与家庭照护支持政策”的发言中指出,日本是亚洲最早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出现了因为家庭照护矛盾导致万念俱灰而引发的“照护杀人”家庭悲剧。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日本将家庭照护者支持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劳动就业等政策,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家庭照护者的支持服务体系建立。2023年中国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日本关于家庭照护者支持政策的理念转型与政策设计对中国家庭照护者支持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李晶副教授分析了日本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保福利制度改革之间的关联。日本在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加强了在社保福利领域的投入,将福利政策与维持劳动力队伍的目标挂钩,在此背景下建立了长期照护制度,以消除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障碍。日本的改革经验表明,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制度设计对推进老年照护保障会造成负面影响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个人照护支出负担的增大、受照护权益的损失也会影响安心、安定生活的实现。

  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讲师黄璋聚焦于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分析日本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分担机制的演化。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被归类为自治事务,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在允许各地区在服务标准上存在差异的条件下,通过 “符合居民需求的友好竞争 ”来检验各地方的自治能力。政策实施的结果是在加强国家控制的同时,增加市町村的责任。 国家参与的增加即国家对市町村的 “约束密度 ”在增加,市町村的自治权反而受到挤压。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黄冠分析了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政府在社保福利领域采取的政策措施。在危机期间,日本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调整,以及重视劳动市场政策和就业支持来应对石油危机带来的挑战。日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石油危机期间的成功调整,不仅依赖于政府的迅速响应和政策调整,还体现了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及政策制定中对民众需求的充分考虑。这种多元参与的改革机制,为日本社会提供了更为坚实和灵活的社会保障网。

  闭幕式由黄冠教授主持,周弘研究员和丁纯教授分别做了总结发言,丁纯教授并致闭幕辞。他们分别对对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认为他们的贡献使得本次会议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深远意义。丁纯教授指出,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社保领域国际经验总结与中国具体社保实践的介绍相结合,开设相关对象国专题圆桌研讨等是本次会议的特色,值得继续发扬;周弘研究员特别点评了常州市社保局江天副局长的发言,强调了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变化的探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