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热点

郑功成带队调研深圳慈善并出席社区慈善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9-17 来源:秘书处 浏览:466次

   2023年9月15-16日,在出席第十届中国慈展会期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带队在广东深圳市开展慈善调研活动并出席深圳慈善会主办的社区慈善研讨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助理兼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慈善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高静华,慈善分会副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陈斌、民政部培训中心教授赵晓芳、暨南大学讲师周缘圆和慈善分会理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蔡泽昊等参加调研活动并出席社区慈善研讨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应邀为社区慈善研讨会做主旨报告。

在花果山社区召开调研座谈会

     9月15日下午,郑功成一行来到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实地考察社区慈善发展情况。该社区党委副书记书记王甦介绍了社区慈善资源和社会组织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黄奕介绍了该基金会的历史沿革、公益传统和慈善文化特色。蛇口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曾淑介绍了基金会主要服务的基本情况、人口结构和慈善需求特征,总结了该社区基金会的主要做法、慈善创新和基本成效。招商街道楼栋长联合会首届总会长、花果山社区楼栋长联合会会长潘瑞婷介绍了楼长联合会的组织架构、创新做法和典型治理与服务案例,并指出,社区楼栋长是集“社区管理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和帮困解难服务员”四员于一身的社区骨干居民,楼长联合会以党建引领为基础,以精准服务为载体,以多元共治为目标。花果山社区花三美妈团队队长杨悟介绍了该团队的运作模式、社区服务和未来发展。蛇口社区基金会“拓荒牛”发展微基金会长费晓双介绍了新建立的微基金。她以自身亲身经历为案例,介绍了蛇口社区基金会支持培育微基金的过程,以及党建引领、社区居民内驱力、企业社会责任和专业技能支持在微基金建立过程中各自发挥的重要作用。

   郑功成教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该社区慈善组织的实践与创新,以及展示出来的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内在驱动力。他指出,虽然花果山社区的富裕程度非一般社区可比,但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动员社区资源、提升社区品质的社区慈善实践却有着很高的榜样价值。

在粤美特慈善基金会调研

   9月16日上午,郑功成一行前往深圳市粤美特慈善基金会调研,粤美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锦光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行,他详细介绍了公司及其个人近20多年来参与慈善的实践,并就企业慈善的运作方式、活动内容等进行了交流。郑功成教授对该企业积极投身慈善事业表示赞许,特别是对许锦光先生20多年来坚持低调回报乡梓的慈善行为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中国人有别欧美人行善的方式,是乐善好施优良传统的传承。

  9月16日下午,深圳市慈善会主办的社区慈善研讨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深圳市原政协主席、深圳市慈善会会长戴北方,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与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等出席会议,郑功成会长应邀为会议致辞。

郑功成致辞

   郑功成在致辞中指出,研究者常用数据指标来表明中美之间的慈善差距,结果是中国的个人捐赠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仅相当于美国的约1/50,年人均捐赠额仅相当于美国的约1/60,所显示的是中国的慈善苍白无比,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似乎不堪一击。但这是欧美的标准,它只计算专业化的慈善组织募集的款物。而在中国,组织化的慈善很不发达,邻里互助、亲友相济、回报乡梓等非组织化的善行却是常态,这种不被欧美标准认可的中国式慈善,与欧美国家夫妻之间AA制、子女并没有赡养父母法定义务相比较,无疑增加了对慈善标准认定的维度,所显示的正是中国民间慈善土壤异常丰厚。

   郑功成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社区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根基所在。因为社区慈善最符合邻里互助、亲友相济、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中华伦理与行善逻辑,在互助互利中往往兼具利他与利己、公益与私益、既帮助非特定受益人更帮助特定受益人的双重特征,这种特征不似欧美慈善将公益与私益、利他与利己、特定受益人与非特定受益人划分得非白即黑、非此即彼、泾渭分明,彰显的是中华文明的中庸之道,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整体观、协同观、和谐观。二是社区慈善应当成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没有发达的社区慈善,不可能有发达的中国慈善事业;只有发展好了社区慈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才能在既弘扬中华慈善文化又植入现代慈善要素的稳固根基上成长为日益宏伟的社会事业,并在中国社会建设中绽放出异彩,成为走向共富的有益力量。三是发展社区慈善必须据需取向、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寻找规律,直面城乡有别、地区有别、区域文化与习俗有别、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有别、不同社区资源有别、不同社区人口结构有别等,寻求适合社区发展的慈善模式与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形下,既要总结社区慈善公益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分类引导、精准培育、科学推广,走出中国特色社区慈善发展新路。

谢琼做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在题为“社区慈善再认识”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社区慈善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其畅通了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慈善事业的中国特色,还在于社区慈善有助于再造家国文化,可以提升社会团结和国家凝聚力,是未来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各地对社区慈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承担社区慈善发展的载体多样、供给类型多样,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政策介入——行业响应——社区行动的社区慈善发展路径。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服务项目中资源驱动为多,基于居民真实需求的建设较少;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需求较多,精神服务满足较少;以项目完成为目标的较多,瞄向社区居民参与内生动力的较少少。总体上,我国社区慈善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有较长的路要走。她认为,社区慈善发展的目标不是为了发展公益慈善,而是以公益慈善为方法,通过社会机制调动社区居民互帮互助,以慈善的资源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发展,改善社区民生福祉。社区慈善的发展应更加注重社区慈善除了满足居民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之外的精神引领价值,通过多方联动各种制度与主体资源形成合力,以服务促信任、筑共同体,以数字技术和科技智能助力社区慈善发展。因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同,社区慈善发展还应因地制宜,基于社区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发展问题确定不同的社区慈善建设的具体目标并选择路径。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