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社会保障评论》杂志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江苏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承办的“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会议现场
在开幕式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在开幕式上先后发表演讲。来自国家发改委、人社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等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主持。
李北群致欢迎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帮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位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向与会者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
郑功成演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在题为“准确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前提与关键”的演讲中指出,人口多寡只是现代化的一个量的指标,而共同富裕是一个质的指标。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它是增加我国现代化难度的量的指标,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真正超越,从而是区别于欧美国家现代化的质的指标。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前提与关键所在:前提是必须继续做大蛋糕,关键是要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他进而指出,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从现在到2035年左右,中国仍处在可以努力争取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因为中国制度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能够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动力上,表现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国理政方式上,而且展现在应对风险的强大韧性上,巨大的人口规模实际上就是巨大规模的市场,幅员辽阔及地区差距实质上蕴含着战略回旋与优化布局的巨大空间,高质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同样蕴含着无限发展潜力,人口素质与劳动力素质的持续提升必将创造出更加丰厚的发展红利。他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必须抓紧建立健全公正的分配制度,我国需要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在初次分配中适度注入公平要素,再分配环节必须同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保制度结构,这是建设一个公正社会必须的基本制度安排。
曲福田演讲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教授围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指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首先要关注中国共产党在缩小城乡差距探索中的历史进程,其次要从多方面调整城乡关系。他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三点原因:一是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发展战略的政策偏差仍在校正;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未完全根除;三是财政和公共服务政策对乡村重视不足。提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一是要做大农村的“蛋糕”,二是推进乡村振兴,三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改革,四是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五是探索“大国小农”农业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江苏面临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陈金甫演讲
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分析了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指出共同富裕是发展动力平衡问题,需要协调企业、个人和政府的分配格局。提出不仅要激活和发挥慈善的作用,将其引入制度设计,还要推进多元发展与均衡机制,建立收入分配的发展与保障机制,理清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与现实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社会共建共享的制度建设。他分享了关于推进共同富裕的策略,指出要坚持发展优先,保障适度的总方针;建立起靠奋斗求富裕的社会发展机制,更加注重防止致贫、返贫和缩小差距的全方位公共政策;夯实全民基本保障,促进全面多层次的保障制度;紧跟技术革命、创新治理模式,聚焦新业态探索保障方式革新。
在随后举行的主论坛上,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杰秀,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戚锡生,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许益军,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丛树海,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先后作了大会发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院长曹信邦教授主持了主论坛。
王杰秀作报告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杰秀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特殊群体服务保障”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当前重度失智老年人占比逐年快速上升,照护问题突出。家庭照护水平低,普遍缺乏照护知识技能。缺乏入住机构的综合支持政策,机构接收意愿不强。照护服务供给不足,与老年人的需求反差较大。从而导致重度失智老年人各方面照护负担沉重,既有经济负担,又有生理、心理和精神负担,迫切需要政策支持。为满足特殊群体的照护需求,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政策支持,补齐政策短板,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强化科技赋能。
戚锡生作报告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戚锡生作了题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贡献社会救助力量”的主题报告。他总结了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中江苏社会救助的典型经验。他指出,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为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高质量发展,应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开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许益军作报告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作了题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当前我们正处在共同富裕的政策窗口。对于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认为在经济政策要努力做大“蛋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次在分配政策上,要“分好蛋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何文炯作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作了题为“基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系统集成”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使其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应根据经济社会变化趋势,分析社会成员的基本风险保障需求,适时调整或增加社会保障项目。加强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地区间的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协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应对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运行环境变化,应从可持续的视角,贯彻实施社会保险精算制度,推动户籍关联的社会保险账户改革进程,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代际均衡。
丛树海作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丛树海教授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路——基于民生视角的突破点和抓手”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的热切期待。实现共同富裕的进路一是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二是要关注特殊群体和相对贫困,三是要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四是要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席恒作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教授作了题为“以共享型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的主题报告。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以共享型社会保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提出共享型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是服务共享、项目共享、基金共享赋能低收入群体;服务共享、项目共享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项目共享与共享机制调节不同群体的收入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幅度;权益共享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童星评议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监事、南京大学教授童星对六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进行评议。
学术研讨会的六个平行论坛在下午举行。与会学者分别围绕共同富裕的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平行论坛一现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主持平行论坛一。复旦大学教授封进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作了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仁耀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的发言;河海大学教授韩振燕作了题为“‘从有到优’:共同富裕理念下农村互助养老福利生产协同响应”的发言;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翠迎作了题为“医养结合服务中的公平性问题思考”的发言;河海大学教授李静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发言;国家发改委副研究员关博作了题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杨俊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视角下城乡养老金待遇差距的分析——状况与对策”的发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龙玉其作了题为“公平视角下的职业年金制度改革审视及其改革展望”的发言。
平行论坛二现场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赵建国主持平行论坛二。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卫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作了题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分配制度功能认识与政策选择的转变及其实践效应”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语境下的慈善定位”的发言;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教授裴育作了题为“财政政策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机理与效果”的发言;南京财经大学教授陶纪坤作了题为“向共同富裕迈进:农村低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与减贫效应”的发言;江苏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陈汝军作了题为“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居民增收探析”的发言;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梁誉作了题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路径”的发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曹信邦作了题为“优化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的发言。
平行论坛三现场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李春根主持平行论坛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作了题为“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的发言;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思锋作了题为“以增量改革推动老龄人口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的发言;吉林大学教授贾玉娇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新议题与新方向”的发言;武汉大学教授王增文作了题为“权责编织社会—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理念重塑”的发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志江作了题为“马克思生产本体论视域下的共同富裕思想”的发言;南京财经大学讲师汪润泉作了题为“户籍改革与共同富裕—早落户的教育获得与就业回报”的发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姚兆余作了题为“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发言。
平行论坛四现场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翠迎主持平行论坛四。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作了题为“社会保障发展的新目标”的发言;复旦大学教授封进作了题为“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医疗保险水平探讨”的发言;人社部劳科院研究员王宗凡作了题为“‘完善医保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发言;东南大学教授张晓作了题为“医疗救助起付线对贫困人口就医行为的影响和相关政策设计与优化的初步研究”的发言;东南大学教授代宝珍作了题为“健康治理视角下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衔接”的发言;四川大学教授蒲晓红作了题为“促进特困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就业政策优化”的发言;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康丽作了题为“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的发言。
平行论坛五现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主持平行论坛五。中国社会保障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赵建国作了题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发言;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卫作了题为“文化润村与共同富裕”的发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娜作了题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评价研究”的发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郭林作了题为“家庭导向视域下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的发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顾和军作了题为“延迟退休、隔代照料与中国育龄女性生育行为研究”的发言;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沈苏燕作了题为“公共租赁住房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居留稳定性?——来自CMDS的证据”的发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作了题为“现阶段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政策着力点分析”的发言。
平行论坛六现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主持平行论坛六,并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李春根作了题为“社会保障善治助推共同富裕”的发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作了题为“中国农民的社会福利差距与共同富裕进路:以三次分配为视角”的发言;南京大学教授黄斌作了题为“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独特作用:理论应然与经验实然”的发言;华北电力大学姚建平教授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保障如何助推‘弱有所扶’”的发言;南京大学教授严新明作了题为“作为生理、经济和社会过程的老龄化研究—以共和国同龄人为例”的发言;南京财经大学讲师李晓鹤作了题为“老人随迁对青年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的发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徐倩作了题为“老龄数字鸿沟根源剖判与数字包容社会构建方略”的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