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21年5月17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广东佛山市医疗保障局承办的“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广东佛山市召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主持会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成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和广东省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刘珊、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及来自广东、福建、海南、湖北省部分市医保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国人保广东分公司等代表5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言与讨论。
郑功成讲话
郑功成教授对佛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为会议召开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与目的。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广东调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了解深化医保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保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希望各参会嘉宾提出真知灼见。他强调,近几年是医疗保障改革的最好时期,现在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最为关键的时期。一方面,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医保基金监管法规出台,医保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药品带量采购取得显著成效,个人账户改革得以实质性推进等,取得了空前的成效。另一方面,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了国家现代化的蓝图,医疗保障制度也需要尽快走向成熟、定型发展新阶段,但改革必定触及现有利益格局,需要特别理性与智慧,不能再为改革试点付出学费了。
王学成讲话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成指出,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制度安排,在当前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之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此次在广东开展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调研与研讨是正确的,把人民健康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有效落实,也是对总书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有效实践,也必将对广东省医保制度改革完善与医保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广东作为经济与人口大省,截至2020年,广东省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099亿人,位居全国第一位,在此背景下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他提出,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要求,专门制定相关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文件为十四五时期广东省医保制度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广东健康事业发展、建设卫生强省提供了重要支撑,医疗保障管理体制从部门分割走向集中统一、医保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医保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医药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多元组合医保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大力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医保公共服务能力快速提升、积极发挥医保应对新冠疫情的协助作用等在内的各项主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他认为,未来广东省医保制度工作将以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为核心,落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进医保省级统筹工作的部署,推动广东省医保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实现医疗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将从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医疗保障质量、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机制改革、优化耗材采购与医药价格采购机制、着力完善机制与持续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夯实制度基础以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广东省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走上新台阶。
乔羽讲话
广东省佛山市副市长乔羽对调研组一行和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简要介绍了佛山市地理、人文、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近年来佛山医保制度改革发展等情况。他指出,佛山市医保制度建设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佛山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投入,医保事业的改革发展有着敢为人先的历史。二是佛山尤其注重“三医联动”,在推动医保改革工作上突出体现系统协同,包括强化党委、政府对医改的组织领导,新冠疫情的“三医联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链改革以及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常态监测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坚定改革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实现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探索提出了“两保两建两创新”的改革发展思路。
王培星发言
广东省佛山市医保局局长王培星作了题为“围绕‘两保两建两创新’构建多层次精细化管理的医疗保障‘佛山模式’”的发言。他指出,佛山计划2021年初步完成国家2030年医保制度建设目标,建立起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慈善医疗与医疗互助、医疗救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搭建“1+5+N”医疗救助社会化服务网络。他指出,佛山市正在探索重点人群“医养康护”四位一体保障模式,创新“一心四站”政府资源整合机制,通过医保部门主动作为助力多部门联动改革。他还指出,佛山市积极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在建立以健康为导向的多元化支付机制、医药供应链深改稳步推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他提出,针对医保基金安全监管的压力巨大、长护险试点的谨慎扩容和社会的迫切需求矛盾很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形成解决方案。
张煊华发言
福建省医保局医保基金管理处处长张煊华作了题为“创新职工医保基金省级统筹机制”的发言。他认为,统筹机制的建立既有利于发挥医保基金“大数法则”效应,也有利于解决医保不平衡不充分、落实医保待遇公平适度、医保战略购买作用发挥,福建省现有条件也有利于推进全省统筹。他认为,福建省在三个方面实现了职工医保基金全省统筹的创新:一是坚持分步推进以建立统筹基金筹集机制,二是注重均衡负担以建立统筹基金分配体系,三是健全工作机制以明细省与市的管理职责。他指出,福建省职工医保基金省级统筹已经实现了解决各地基金负担不平衡、促进医保待遇公平、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提升医保基金管理效益等,未来应明确医保基金统收统支层次不是越高越好、调剂金制度不是绝对拉平、统筹调剂的集中比例应适中合理。
邓佑满发言
广东省广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邓佑满作了题为“守正创新织密网,推动广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他指出,广州市医保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以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基础性作用、着力发展补充保险以满足参保群众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编密织牢兜底网以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率先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普惠共享医保品牌以创新“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等五个方面。他认为,广州市的医保制度特色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协同发展、有广州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二是形成了符合国家、省有关要求且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保障水平,三是基本形成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以保障失能人员切实受益,四是建立了与基本医保有效衔接、社会认可度高的“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他指出,广州下一步工作思路为深入贯彻中央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意见、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制度规定、落实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并做好补充保险,不断健全多层次全覆盖医保制度体系,稳步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申曙光发言
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作了题为“多层次医保体系中的普惠型补充医保发展”的发言。他提出,应界定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的概念,明确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包括国家举办的法定医疗保障、法定医保基础上的补充险种、商业健康险、社会慈善公益和医疗互助,厘清普惠型补充险的概念及特征,准确定位其在多层次医保体系中的角色。他认为,通过梳理全国普惠型补充医保产品,应明确普惠型补充医保的价值在于提高保障水平、扩充保障内容、扩展保障人群、补充医疗服务、盘活基本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他指出,针对目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明确支持与规范的总体态度,并通过加强研究与评估、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医保控费、强化市场监管等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
潘振雄发言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潘振雄作了题为“丰富商业保险供给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发言。他指出,商业保险应明确其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并就商业保险的业务概况与业务类型进行简要介绍。他认为,目前服务工作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设立了专属管理机构与专业服务团队,二是拥有丰富的业务类型和成熟完善的承办经验,三是建立最健全的网络机构并提供最便捷的优质服务,四是完善的理赔结算服务,五是完善的资金管理和严密的运营管理,六是致力于创新以便民利民和提供医保增值服务。他还指出,未来将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保基金安全监管、扶贫开发、医保服务管理、长护险发展与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机构的作用,推动医保制度不断完善。
广东省湛江市医保局局长方如江指出,医保经办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是医保制度完善的堵点和难点,湛江各政府部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但已有解决方案的工作、队伍等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尤其是在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医疗保障事业的新发展需要转变原有人社经办的思维方式。他认为,部分医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不用心、不用情去研究分析,尤其是医保基金管理、医保经办制度体制理顺等领域需要再下功夫,医保中心的成立也是必须要为之的事情。
广东省茂名市医保局局长吴卫华指出,茂名户籍人口825万人,常住人口617万人,医保参保人口构成较为特殊,职工参保人数56万,城乡居民参保人数610万,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压力支付较大,目前12亿的基金结余能够保持基本的收支平衡。未来工作重点在于政策如何创新,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基金管好、用好,要精细一点,要突破现有“守摊子”的方式。他提出,实际医保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是申请成立医保机构时经办体系编制工作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经办机构人员定岗级别较低,没有参公身份而难以招人、难以留住人才,呼吁国家出台指导性文件以规范经办机构人员招录管理工作;二是医保基金监管在巡查中反映出最重要的问题是经办力度严重不足,希望能够成立国家行政执法的专门队伍。
广东省肇庆市医保局局长张丽文指出,当前医保改革正处于最好和最关键的时期,医保中心的成立要从制度建设出发而不是从现有实践出发。她认为,目前医保工作推进困难在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与经办管理制度尚未理顺,管理成本与沟通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对制度建设产生了破环。她针对医保制度建设提出三点体会:一是要一以贯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一刀切还是切一刀,针对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有大局意识,也要循序渐进地不断完善;三是效率与法治方面,为了效率必须要管办一体化,大部分工作是行政部门在推进,医保管办应当分离,要在顶层设计中理顺省、市、县区、镇在内的经办体系。
广东省江门市医保局副局长张小平指出,目前医保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一是全民医保中覆盖率这一考核指标的合理性,要考虑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别;二是落实高质量发展方面,如何实现医保制度一体化问题;三是可以通过多层次医保制度满足不同需求,但要思考如何实现职工医保制度与居民医保制度“一张网”覆盖问题;四是如何提高筹资标准与实现医保待遇公平性问题;五是如何解决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费用问题以及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六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医保局副局长陈琳指出,谷城县医疗保障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县医保局成立三医联动志愿服务队,每周为人民群众提供义诊。二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中慈善医疗保障发展卓有成效,2020年专有慈善基金接近100万元。三是在全县范围内28家药店中建立红色驿站,城乡居民参保、慢性病申报、职工异地办理等相关内容下放基层,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
广东省佛山市医保局副局长梁丹怡指出,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需要在两方面发力:一是如何有效发挥慈善捐赠作用,二是解决个性化医保服务中资金垫付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医保局副局长梁耀洪指出,当前是医保制度建设的黄金时期,但问题在于如何建设。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考察,珠三角地区成立医保中心与机构转变工作推进相对更慢,可能是因为长三角地区老龄化程度更高,因而政府对此更为重视,也需要中央等上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规范。他认为,医保中心成立后,能否承担相关医保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任务有待进一步思考。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第一层次最重要,主要包括四点内容:一是要做好反贫困功能,这是政府办基本医疗保险的职责;二是要增强医保制度的公平性,这是政府办医保最重要的原则;三是坚持可持续性;四是制度运行的效率,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率。他还指出,只有做好了基本医保,才能发展好补充医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制度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商业保险机构要有恰当的定位,要妥善处理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障的关系,满足老百姓的诉求。
厦门大学教授高和荣指出,公务员的补充型医疗保险是否有必要需要进一步思考。他认为,可以发展补充医疗保险,但应先将全体居民作为整体考虑制度建设,再进一步细化制度内容中对不同人群的补充医疗保险需求的回应。他还认为,未来商保公司应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要充分考虑老百姓消耗最多的药品有哪些、穷人使用最多的药品有哪些等百姓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参保者进行补偿,利用大数据提升医保补偿的精准性与靶向性。他提出,长期护理保险目的究竟是解决待遇还是解决服务问题必须要明确,现有实践中解决待遇问题的做法是否真正符合制度建设初衷还要进一步反思。
南京大学教授顾海指出,要明确多层次医保体系的概念与内涵,明确基本医疗保险的定位,医保制度合并发展过程中不能走回头路,要思考医保筹资水平如何完善,特别是在新业态下外卖人员等人群的筹资问题。他还指出,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支付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毛瑛指出,省级统筹管理主要是经办管理谁来管的问题。在政策、待遇、经办等方面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管理体系,希望各地实践中必须进行考量。她认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商业补充保险各主体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政府追求公平而商业保险公司与参保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怎样找寻各方之间的利益均衡点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范阳东指出,正是因为对大病保险定位不清晰,才导致大病保险各地差异性较大,并由此产生制度碎片化问题。他认为,倘若基本医保实施省级统筹,并将大病保险定位为补充保险的情况下,则可以保留大病保险仍由地市级主导,依据其市情确定适宜且可持续发展的筹资和待遇水平。
中山大学教授彭浩然指出,省级统筹还需要关注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医保基金的平衡问题,应保证每一个人公平就医的权利。
郑功成在总结时指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尽管也有分歧,但对健全高质量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与完善经办机制有高度共识。通过对地方实践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们对2030年前全面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信心与决心,学会的任务是为国家在“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如何规划医保制度发展提供学界的智慧。他强调,医保“十四五”规划已经形成并完成了专家论证程序,现在需要讨论“十四五”时期医保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当前特别要重视经办机制的建设,因为制度定型后,成败取决于经办,经办理不顺,制度就会被扭曲,所以对经办机制必须加以重视。他指出,应对广东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相信广东下一步将会创造更多的经验。他还指出,用一个制度覆盖全民是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目标,现在虽然不可能在全国实现,但应当允许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广东部分地区的制度一体化不能倒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