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首页>专题消息>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

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举行经济社会变迁和福利国家转型理论务虚会

发布时间:2021-12-28 来源:新闻中心 浏览:330次

  2021年12月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世界社会保障理论务虚会:经济社会变迁和福利国家的转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召开,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京内外1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围绕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转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世界社会保障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弘,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线上),学会秘书长鲁全,世界社会保障分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丁纯(线上),世界社会保障分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线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吕学静、浙江大学教授刘涛(线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许艳丽(线上)以及世界社会保障分会部分理事参加会议。会议由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秘书长张浚研究员主持。

  周弘研究员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社会保障体制研究的学术脉络,从20世纪80年代聚焦于治理问题,关注政府、市场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到90年代的为埃斯平-安德森的“模式”分析所主导,此后,由于福利国家制度不断受到各种经济社会变迁的挑战,讨论的议题集中在财政可持续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作用等方面。她指出,欧美国家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欧美国家普遍经历着经济的调整,出现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导致了就业方式的变化,以及被称为“碎片化”的社会变化,给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诸多挑战。

  丁纯教授指出,新冠疫情长时间持续,正在对产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观察欧美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长期劳动生产率下降的趋势。他强调,必须要把社会保障问题放到宏观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来观察,社会保障问题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林义教授指出,需要注意产业革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需要看到,新时代的社会风险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目前的社会风险是多重的,有一些是社会性的,有一些是人本身的问题。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风险与现在及未来的社会风险,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比如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问题。对于上述问题,他强调,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兼顾政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他还指出,文化在福利体制变迁和选择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

  刘涛教授指出,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全球化和数字化给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全球化与数字化是重叠的。欧美国家已经出现了“流动的后现代性”,那种在固定场所、按照固定时间、给固定的雇主工作的传统工作方式受到极大挑战,人们获得了选择空间、时间和工作方式的极大自由,这种自由是空前的,同时它的风险也是空前的,给各大险种都提出了挑战。他强调,人工智能会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量的劳动者会因此被排挤出劳动力市场。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会决定未来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走向,而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备选方案。

  鲁全秘书长指出,针对数字化对就业形态带来的变化,需要区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从微观层面看,劳动关系和就业方式的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关系的单一指向性和相对稳定性不复存在;但是从宏观层面看,劳动与资本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仍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他还指出,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在宏观层面的社会劳动关系基础上的,因此,社会保险制度仍然具有较强的调适性,可以通过参数改革,例如调整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熊跃根教授指出,需要注意新的生产方式和就业方式带来的社会变迁,以及对福利国家造成的影响。后工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时期国家建立的早期福利国家不同,就业形式发生了变化,劳动者趋于个人化。此前政府扮演者牧羊人的角色,而在新型的劳动力市场下,雇佣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家的牧羊人角色发生了转变,保险的概念本身也发生了变化,这都要求福利国家的再造。虽然新时代有新风险,但是,应对新风险也一定会有新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厦门大学教授黄冠、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朱小玉也分别围绕上述议题发表了观点,参与了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社会保障模式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劳动就业方式以及其他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而有必要加强有关福利体制的基础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0955853       联系人:杨老师
邮箱:caoss_org@163.com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