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首页>专题消息>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
与会主要代表合影
2019年3月29日,由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联合主办的“数字化时代的福利国家”中欧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开幕式由我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主持,我会副会长兼世界社保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弘研究员,我会常务理事、世界社保分会副会长丁纯教授及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潘启泰分别致辞。来自中国、德国和瑞典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等4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的第一个主题为“数字化对福利国家的挑战”,由丁纯教授主持。德国蒂宾根大学施泰因拜斯社会创新与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丹尼尔·布尔(Daniel Buhr)博士以题为“数字化时代的福利世界”,我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以题为“数字化、新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我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以题为“中国社保数字化的进展、成效与挑战”分别介绍欧中相应的情况。在讨论中,专家们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福利国家基础遭遇削弱的可能,以及如何抓住数字化这个机会,来改造原有的制度,特别是在技能培养、社会保障、税务征收等方面的方案。
会议第二个场次主题为“社会保障与新的工作形式——零工经济”,由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主任潘启泰主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姜春力研究员以题为“数字时代我国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德国卡塞尔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沃尔夫冈·施罗德教授(Wolfgang Schroeder)以题为“平台经济、 合工和零工对社会保障体制的挑战”分别做了报告。本场报告聚焦于“零工经济”,探讨社会保险应当如何适应就业形式的变化。我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进行了点评。
会议第三个场次主题为“未雨绸缪的福利国家——数字化时代的相关政策”,由我会秘书长鲁全主持。瑞典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瑞典财政部及首相办公室前高级公务员马腾·布利克斯(Mårten Blix)以题为“瑞典福利国家与数字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社会保障处副处长牛明以题为“平台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思路”,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刘涛以题为“数字时代福利国家与社会政策的重塑”分别做了报告。本场报告聚焦于福利国家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且强调要把教育政策、劳动市场政策与社会保障整合起来,打造一个稳定的社会安全网。我会理事、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系主任封进教授进行了点评。
会议第四个场次的主题为“数字化的后果——性别的盲点”,由我会副会长兼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教授主持。德国图林根州经济、科学与数字社会部国务秘书瓦伦蒂娜·克斯特(Valentina Kerst)以题为“数字化的后果——性别的盲点”,我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以题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社会保障:聚焦欧洲”进行了报告。本场报告聚焦于数字化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女性以及如何帮助女性更好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会世界社保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张浚研究员进行了点评。
会议的闭幕式由复旦大学丁纯教授主持,潘启泰主任和周弘教授对会议做了全面的总结,潘启泰主任认为,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平等和促进社会福利发展。在当今世界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中欧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周弘教授指出,数字化时代深刻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和工作的方式,同时改变着政府结构和国家治理。中国的数字化进展很快,需要持开放的心态学习世界各国经验,而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应以人为本,从人本身的需要和发展出发以及保护工人劳动者出发。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