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社保资讯

学术园地

法与政策

会员专区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专家访谈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访谈

专访郑功成:推广“宁波经验” 促进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3-03-14 13:57:46 浏览量:59

  按语: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实现快速发展,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均有了长足进展。全国人大代表、我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就总体而言,保险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并未改变,特别突出体现在保险业发展质量不高。他建议,应从宁波的做法中汲取成功经验,加快推动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在宁波,保险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功成: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并提出明确目标:通过开展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力争用3到5年时间,推进保险业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建立起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为全国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5年来,宁波依托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保险这一市场化的管理手段,着眼于预防和减少风险事故损失、加强社会治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助力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等领域,陆续推出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险创新项目,有效降低社会运行风险,提升了社会运行效能。

  在兜牢民生风险底线方面,宁波打造城市定制型普惠保险——“甬保”品牌,解决老人和患病人群健康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安全保障、失业人员薪资救助、疫情影响企业薪资保障、学生重大意外风险救助等问题,更好满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关切。

  在助力经济发展方面,宁波聚焦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推动保证保险在建设工程、海关关税、小额信贷等领域的应用,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和“造血”功能,创新推出制造业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商标专利权保险,创业项目费用损失保险,为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

  在风险减量管理方面,宁波推动全域公共安全保险体系建设,巨灾保险全方位保障山海地区“远稍末端”和基础设施“建管养护”,做城市的“风险管家”;保险助力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公共食品安全、电梯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防灾减灾,做公共安全的“监管员”;司法援助保险破解司法案件“执行不能”难题,做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宁波创新开展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和农业品质保险,运用保险机制熨平农户收入波动、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带动社会资源注入“三农”,推动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有效激发了参保农户品质管控、绿色养殖的内生动力。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概括保险高质量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宁波经验”?

  郑功成:一是建立政产金学研用“全社会多跨协同”机制。宁波市培育政府各级各部门“遇到难题,想到保险”,职能部门主动运用保险机制,疏解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领域痛点难点,构建“政府职能部门出题—保险管理部门协调—保险公司答题—科技公司辅助—科研机构论证—区县推动落实—人民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市“学保险、用保险”的良好生态。

  二是“财政引导”和“市场自发”并进。宁波市采用政府购买保险服务、提供保费补贴、风险保障基金等多种方式,在收支总体均衡的前提下,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补一点、保险公司让一点、人民群众出一点”共济模式,解决外部性、逆选择造成的保险市场失灵问题,提振保险市场内需。

  三是推动“保险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宁波市支持保险研究院、保险博物馆、数字健康保险交易平台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遥感卫星、动物芯片、大数据 AI等风险管理新型业态,推进险资运用和产融合作,建设保险全产业链,带动服务链由事后补偿向事前防控延伸,价值链由风险保障向发展增进拓展。

  四是完善保险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机制。宁波市建立了“立项‘揭榜挂帅’—创新培育—复制推广—回溯评价—迭代升级”的保险创新工作机制,辅以市场公开交易机制,鼓励职能部门发起立项,保障保险机构公平竞争,助推创新合力,保护原创首创,推动二次创新,强化复制推广,做到“让利于民”成为硬标准、“赔付优先”成为硬指标,发挥创新最好成效。

  《金融时报》记者: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保险业应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郑功成:宁波取得的初步成效表明,保险业不仅可以成为风险补偿的“稳定器”,也可以成为风险减量的“调节器”,还可以通过正向激励,发挥发展增进的“助推器”作用,从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在这种作用发挥中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明确以追求高质量为保险业发展的目标。以全面发挥保险经济补偿的“补血”功能、资金融通的“造血”功能、社会管理的“活血”功能和提能增收的“满血”功能为己任,出台顶层方案,采取专项行动,为保险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提供政策指引。

  二是及时总结“宁波经验”,将试验区提升为示范区。宁波保险创新经验区已建五年,在保险理念、保险体制、运行机制、产品开发、业务拓展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并确实取得了成效,实属难能可贵。建议将试验区提升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业务指导,同时调动高校与研究机构智力助力,促使其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三是在国家层级加强部门协调,共同营造良好的保险创新发展氛围。根据宁波的实践,可以探索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稳定协调机制,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实现保险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如与人社、卫健、医保、公安、法院、气象等部门需要对接互联,以实现综合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不断提升保险承保能力和服务能力。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0759号-1